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燕赵晚报:“醉驾入刑”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年05月03日 15:13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英凤

  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当天凌晨,广州、深圳、北京、重庆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将被以“危险驾驶罪”提起起诉,面临刑事处罚。(5月2日新华社)

  “醉驾入刑”终于开始实施,看以后谁还敢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屡屡触及公共安全的底线。

  近年来,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惨案,引发人们对酒后驾车的空前关注。国家有关部门曾掀起过几次治酒驾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震慑了酒后驾驶行为。然而,仍有不少人漠视法律规定,原因在哪儿?关键在于之前法律对酒后驾驶和飙车行为的量刑标准过低、处罚太轻,缺乏震慑和惩戒作用,导致司机存在侥幸心理。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显示,有97%的人承认身边存在酒后驾驶现象,有70%的人认为“违法成本过低”是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酒后驾驶处罚过轻。此次刑法修改前,交通肇事罪仅适用于违反交通安全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务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对尚未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未将其设定为犯罪,只能给予行政处罚。而德国、英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把严重酒后驾驶行为列为犯罪,可能被处以6至12个月的监禁,情节严重的甚至要处3年徒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修改有关法律,增设“危险驾驶罪”,加大对酒后驾驶、飙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制度层面建立遏制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醉驾入刑”一旦实施,其所能起到的警示效应和社会效果,是多少次的严查、多少次的从重判决都难以比拟的。

  “醉驾入刑”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但“醉驾”是一种复杂且顽固的社会弊病,并不是“入刑”就可以一下子消除的。毕竟法律特别是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后手段,是事后惩治,而先期预防更重要。传统的酒文化中,喝好、喝倒才是心诚的表现,很多人酒后驾车的原因,或是“朋友关系好,不喝不合适”,或是“应酬,不得不喝”。还有一些人在酒桌上逞强好胜,酒后开车为了表现自己比别人强。这种庸俗的酒文化并不是“醉驾入刑”能根治的,它需要社会道德和文化的逐步熏陶和重塑。提高国民的素质,强调自律、爱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这些或许才是最终的根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