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刘世锦:中国汽车产业将超5000万辆规模

2011年07月05日 17:3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经过我们的测算,未来几年,我国年均汽车产销量的峰值有望达到5000万辆规模。乐观一点的情况是,甚至可以达到6000-7000万的老规模水平。”在7月5日举行的《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活动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发出了这样的言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下全球历史新高。

  而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继4月份出现了金融危机以来27个月的首次同比下滑之后,5月份连续第二个月同比负增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4月份的数据只表明行业拐点出现,那么5月份的数据则意味着行业向下趋势已经得到确认。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却有不同看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迅猛,2009年的环比增幅为50%;2010年仍然保持了30%的增长幅度;到今年,在各种鼓励政策纷纷退市、少数大城市实行限购私人购车的情况下,增速放缓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们预计仍有10%左右,这个数字,应该仍然会高于今年我国的GDP增长,因此说,拐点论是不科学的。”

  刘主任表示,汽车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汽车需求的稳定增长;第二,竞争性的供给体系能够极大地发挥生产中的潜力。而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购买的鼓励性政策,只能算是短期的、次要的因素。在前两条因素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年均产销量突破5000万辆甚至更高,将是毫无疑问的。到时候,中国或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同样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也表示,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世贸组织以来,十年时间,汽车产业以年均22.4%的增幅飞速增长,而且汽车进入家庭的进程,也会经历导入期、快速增长期、超快速增长期和稳定增长期这几个阶段。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汽车产销量并示出现峰值,这是因为期达到一定规模水平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并未出现峰值过后的大幅回落。因此,依据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的数字来看,年产销规模达到5000万辆以上,并持续保持这一规模是非常可能的。

  冯飞说,影响汽车消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汽车消费市场的关系;二是社会公共政策,例如交通、能源等政策的影响。消费是经济和政策因素相叠加的结果,但归根到底,关键的因素还是经济。这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发展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消费者手中的可支配收入日渐增多,因此,汽车产业还有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发展空间和潜力。

  2011年7月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即《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今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这是三方自2008年以来第四次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性年度报告。此报告借助大量详实、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结果,全面论述了入世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市场形势,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决策部门、企业战略研究机构和中外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发布会现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兼汽车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杨美虹等三方领导共同出席并见证了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的问世。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的总报告经过分析作出如下重要结论:展望下一个十年,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必须继续坚持走“在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道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加以引导,在坚持开放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发展,在合资合作中寻求共赢的新模式,在借鉴和转化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国际汽车标准的制订当中去。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通过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记者 王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魏巍】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