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产能将突破200万辆 北京车展将推出一款新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长安产能将突破200万辆 北京车展将推出一款新车
2010年03月29日 14:58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继1月超越一汽、东风,晋升“榜眼”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3月份的最新统计,重组后的长安汽车以20.3万辆的成绩,仅次于上汽,位居今年2月国内汽车企业销量亚军。其中,重庆长安汽车销量为15.9万辆,同比增长97%,兼并重组的哈飞、昌河后,长安也势要夺回微车销量第一的位置。

  虎年开局,在这样耀眼的成绩面前,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汽车在持续发力,未来还将扩大在集团内部的研发和投入比重。近日,在奔奔mini的上市会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宝林大谈长安的“未来走势”。

  长安启动品牌整合

  微车是长安汽车的顶梁柱,而大长安品牌整合正在迅速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已经把一款车安排到了哈飞,因为那边有富余的产能。我预计在三季度,哈飞生产的长安微车应该会推向市场,其他如昌河等,我们正在积极地谋划当中,很快也会有一些动作。”张宝林透露了长安在微车方面的一些动作。

  近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允许江西昌河、昌河铃木、合肥昌河三家公司使用其商标。这意味着继对昌河、哈飞的人事进行调整后,长安启动了对品牌和生产平台资源的整合。

  张宝林表示:微车是规模产品,所以长安提出“规模化、本地化”的原则,它在任何一个地方建设,量都不会少。“去年我们长安汽车销售140万辆,同比增长了63%,今年也设定了比较高的目标——185万辆,同比增长大概是32%左右,比行业(预期增长)高一倍,现在长安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进行着系列的调整和扩大产能。”

  张宝林表示,长安汽车发展步伐稳中有序,实际上这种调整和扩大产能在两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按部就班,长安在重庆、河北的微车新基地已经开工,南京基地改造也在进行当中。“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扩大产能,长安汽车的产能将会在近期突破200万辆,其中微车达到100万辆左右。”他说。

  奔奔冲击AOO级销量冠军?

  无疑,重组后的长安刚刚起步,虽然定下了一个庞大的销量目标,但仍旧迷恋低端市场的长安自主品牌短期内难以实现做大的目标,旗下的合资品牌规模相对较小。所以长安给自己定下的初期发展策略是先把“量”做大了再说。

  长安集团掌舵手徐留平给张宝林定下了奔奔MINI未来销量20万辆的目标。按照2月份A00级市场销量情况来说,奔奔销量并不靠前。但未来奔奔系列却有希望冲击这个市场的销售冠军。“奔奔系包括奔奔I、LOVE、MINI,2月份销量不理想是因为产能受限。今年奔奔MINI的目标不大,力争超过6万辆。20万辆是我们的目标,今年产能在10万辆以内,争取明年向20万辆的目标靠近。”

  张宝林表示,目前长安的销售网络分A、B网,奔奔MINI是B网销售,大概有140家销售网点,未来还会增加,以扩大覆盖区域。如果奔奔MINI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奔奔系列期望当AOO级的销量冠军也将成为事实。张宝林补充道,“像奔奔MINI这样A00级的车,市场是在二三线市场,我们将重点加强这些区域的网络建设力度。”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占长安总产量的60%,包括微车和自主轿车。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这个比例还将扩大。”对于长安集团来说,自主品牌部分将成为未来企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纯电动车有望下半年上市

  与自主品牌和微车新品牌发展策略同步进行的还有长安的新能源车计划。据悉,长安汽车将大规模启动旗下产品的混合动力化,到2012年,实现旗下所有车型都搭载弱度混合动力系统。按照初步计划,中短期内将分三步推行新能源汽车战略。在2012年前,实现所有自主品牌产品均搭载怠速起停系统,也即实现弱度混合动力(BSG);随后在部分车型上使用中度混合动力和重度混合动力,争取在全部产品中达到10%的比例;并到2020年,争取达到有5%的产品是纯电动车。

  “据统计,去年整个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只有300多辆,我们的混合动力车去年已经试销了100辆,份额比较大。当然,这100辆车里面,包含了中度混合、弱度混合车型。”张宝林表示,长安的纯电动车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已经试生产下线,目前正在进一步的优化。

  他透露道:“这款纯电动车有望在今年6月份获得生产目录,不过上市应该到下半年。”他同时表示,我国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案很快将公布。据长安汽车内部的一位人士透露,长安汽车目前正在制定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战略。

  关于北京车展,张宝林抛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将展示一些全新的东西,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但具体是什么,届时分晓。”据悉,在下个月的北京车展上,长安自主品牌还将推出一款新车。 (邓莉)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