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去哪儿首位聪明旅行家梁周洋全球寻找曾祖母林徽因痕迹

2016年03月22日 1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梁周洋,国宝级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曾孙女,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北大校长周培源曾外孙女,中国第一NGO创始人梁从诫孙女,宇洋国际创始人,“美丽中国”青益组成员,去哪儿聪明旅行家。

  作为去哪儿网首位聪明旅行家,梁周洋的旅行足迹遍布全球6大洲55国。她不仅横穿北美大陆,穿越南美雨林,还曾暴走狂野非洲…作为几代名人之后,为了发现更多先辈的故事,梁周洋和其父梁鉴先生一起去麻省旅行,他们在博物馆看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与好友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夫妇费正清和费慰梅的书信手稿。这些珍贵的书信和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他们与费正清夫妇的真挚情谊,以及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对研究构建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创办建筑教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近日,梁周洋就此次旅行的收获在去哪儿攻略(travel.qunar.com)发表专栏文章,讲述令她难忘和感动的麻省之旅,并首次披露从未发表过的梁思成林徽音夫妇珍贵手稿和照片。

  (以下为梁周洋撰写的专栏内容)

  最近在麻省的这次旅行,是为了寻找自我并了解家族的过去。CCTV在2010年制作了一部关于我曾祖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纪录片,我看了之后就愈发对我家族的历史感到好奇,也更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度过中国近现代史那段最艰难的时光的。

  这部由胡劲草女士导演的纪录片旨在重现林梁二人在建筑及建筑历史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讲述两人从上世纪初到文革时期的传奇一生。而且胡女士希望在这部纪录片中,着重突出梁思成夫妇对中国近代社会,对他们所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其在历史中留下的独特遗产。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影片还重点展现了梁思成夫妇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夫妇,费正清与费慰梅之间的动人友情。该影片是以梁林两人之间的往来书信内容为基础进行拍摄的,而这些书信就是由费氏家族收集,并捐送到麻省萨勒姆的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于是,我和父亲决定北上去波士顿地区看看这些珍贵的信件。

费正清夫妇与梁思成夫妇

  在启程去往博物馆之前,我和父亲先去拜访了一下我们家的四世世交。我们想重温一下家族的历史,同时就参观珍贵的信件和照片一事征求费正清夫妇的小女儿霍莉·费尔班克的同意。

  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在纽约市上西区碰面了。虽然霍莉戴着灰色羊毛帽,遮住了她俏丽的容貌和一头银发,但我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那明亮的笑容和眼睛。我们在她家附近一家温馨的酒吧喝了点咖啡和红酒,聊起各自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曾祖父母和她父母的影像从我眼前闪过,就好像回到了过去。她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她父母艺术家的气质,既优雅又稳重,深有造诣却谦虚而低调。让我们有点意外的是霍莉告诉我们,“其实我妈妈的中文比我爸爸的还要好”——众所周知,费正清教授是美国汉学界的领军人物。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谈到了将来该如何通过展览或出版两家人的这些书信集来传承这些故事的可能性。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向萨勒姆出发了。

  萨勒姆以其1692年的女巫审判而闻名,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段十分黑暗的时期,有20个女人(以及男人)因为在当时被怀疑使用巫术而被审判和处决。尽管现在的一些说法对当时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性有所怀疑,认为有一些夸张和传说的成分,但是这些事件确实体现了这个国家因未知事物而产生的一段集体歇斯底里的时期,也反映了民众对如流行疾病的恐惧心态。

  从波士顿出发,顺着蜿蜒的道路驾车四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萨勒姆。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一个貌似女巫的雕像,像是象征着这个镇子在十七世纪后期的历史,但实际上这个人却是罗杰·科南特,在1623年从伦敦来到萨勒姆,是这个镇子最初的创建者。博物馆就坐落在这个雕像的转角处。

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

  一踏进这座博物馆,我们就为它设计现代感之强和藏品种类之广而深深震撼。自从看过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们就一直想看看家族的信件和那个从原有村落被原封不动地迁到博物馆来的著名徽派木屋。

荫余堂

Yin Yu Tang,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Mass. Photo by Dennis Helmar

  荫余堂是一位富商在十八世纪后期的清代建起来的,它继承了当时安徽地区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博物馆花了超过六年的时间来研究并重建这栋民居,包括房间结构和外面的院子,甚至是房间内部原有的摆设,希望它能够保持其原始的面貌。毫无疑问,这栋房子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看,我和我父亲也不例外,前来欣赏它那令人感兴趣的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形式。

荫余堂

Yin Yu Tang,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Mass. Photo by Dennis Helmar

  我和我父亲对建筑的热爱绝对是曾祖父和曾祖母遗传下来的。这间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日本和美国建筑有关的珍奇藏品,从老照片资料到家具都有,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没能仔细欣赏其他的藏品。

  林徽因与费正清夫妇的通信被保存在四个大箱子里,粗略地按照日期归类在不同的文件夹内,可惜的是,由于博物馆这些年来收藏的资料数量众多,这些信件并没有被系统地整理出来。这些书信内容丰富:我们不仅有幸欣赏到了林徽因的英文书信,还有她为费正清夫妇抄写的中文诗歌手稿以及这些诗歌的英译本,在一些信件中,有她画的考察路线图(如同今天的攻略图),山川河流风光以和一些人物画像,类似中国农村人民。一些诗歌和信件的用纸则是特地为林徽因定制的,还带的有她的签名。

给费慰梅的信,左下有红字印刷的“徽音用笺”

  Wilma Cannon Fairbank Papers, 1933-1985.  Box 1, Folder 1. Courtesy Phillips Library,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MA。

  这些信件是他们以往生活的见证,也是两对夫妻间的一种真挚情谊的体现。透过这些信件,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和忧伤,他们对新中国重建、恢复和平的希望和绝望。当我想象着林徽因在黄昏写下这些信,烛光摇曳,映出她的剪影,映着家中精美的明代家具,我觉得我好像更能理解他们对未来的洞悉,担忧和恐惧。

从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寄出的给费正清夫妇的信封

  Wilma Cannon Fairbank Papers, 1933-1985.  Box 1, Folder 1. Courtesy Phillips Library,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MA。

  让我们重回到这段历史中: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费正清回到哈佛大学任职,从1932年首次来华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费正清始终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外交史的研究,他关于中国问题的许多观点在西方外交界和史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世界公认的权威,哈佛大学的东亚问题研究中心,就是以费正清的名字命名的:费正清东亚问题研究中心。

  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国后先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不久,因为日军侵占东北,他们撤回到北平,参加了朱启钤创办的营造学社,开始实地勘测古代建筑实物,在抗战爆发前的短短6年时间里,他们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考察勘测了北方数省的2000多座古代建筑,为构建中国古代建筑史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抗战胜利后,他们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培养出来大量的建筑学人才。

  这两对夫妇的相识于1933年。他们都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满怀一腔知识分子的求知欲,希望创建自己的学术大厦。费正清夫妇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正如我曾祖父母渴望跟西方世界保持联系一样。梁思成为他们取了中国名字:费正清和费慰梅,林徽因和费慰梅都是那个变革时期的杰出女性,她们经历了充满压迫的旧世界向尊重女性自由,尊重她们追求知识的新时代转变的过程,很快两对夫妻的生活开始相互交织。

给费慰梅的信,1935年10月

  Wilma Cannon Fairbank Papers, 1933-1985.  Box 1, Folder 1. Courtesy Phillips Library,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MA。

  不久前的1932年8月,我祖父出生了,这对林徽因和我们的家族都是一件喜事。其实那首“人间四月天”就是她为了给儿子庆生,同时也抒发有了第二个孩子的喜悦而写下的。我还清晰的记得我祖父在2010年去世前慈爱的目光,所以每次我读这首诗时眼睛总是充满了泪水。

林徽因的诗《灵感》手稿

  Wilma Cannon Fairbank Papers, 1933-1985.  Box 1, Folder 1. Courtesy Phillips Library,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 MA。

  1934年,这对夫妇首次抵达山西。他们先坐着驴车横穿了河北省的乡下,然后南下到山西五台山附近,随后的几年里,发现了尚不为人知的唐代官式遗构佛光寺(1937年6月底),这段旅途更加艰难。通过调研,他们终于能够收集到一些重要的资料,包括图纸,照片,现行的测量法,还有一些木质建筑,其历史能追溯到唐代和辽代,这些都是梁思成1984年由麻省理工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的重要基础。

  他们分开后只能靠书信保持联系。信中Phyllis (林徽因的英文名)跟他们说了很多中国的故事,也谈到了正在他们身边上演的战争。林徽因不仅跟费正清夫妇谈起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谈她的激情和抱负,将他们当做推心置腹的朋友。这些从她笔下详细的叙述和原创的诗歌中都能看得出来。

 

迪美博物馆收藏

  日本侵华战争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为了躲避战火,他们被迫一路西迁,从长沙到昆明,最后到了四川南溪县的李庄,但这使林徽因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折磨,就在这时,林徽因被诊断出了肺结核,这也是最终夺走了她生命的疾病。那天我手中拿着这些信件,想着他们在战争时期那样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依然对研究构建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创办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从一个客观评论家的角度来说,林徽因对我而言在三方面都很特别:第一,她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和成长经历都使得她能够追求自己所爱;第二,她的天赋,她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师的社会身份和她在诗歌、艺术领域的造诣;第三,她永不枯竭的精力和激情,她所留下的遗产也将把这份对她而言意义重大的终身事业延续下去。很明显,梁思成和林徽因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甚至可以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这次充满纪念意义的旅行结束后,我和父亲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同迪美博物馆、清华大学一道为这些信件和诗歌举办一个展览,纪念费正清夫妇和梁思成,林徽因的一生,纪念他们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历史建筑的保护所做出的贡献。我希望中国能够继续铭记他们的伟大成就,给予那些胸怀大志的后人和民族学家们以希望。(文/梁周洋 图/迪美博物馆)

【编辑:魏巍】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