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企竞相布局“智能制造” 智能产品呈井喷式增长

2016年11月21日 16:5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行业观察

    全景车载应急指挥系统、无线可穿戴主动式脉搏传感器、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微波水处理技术……今年被称作“智能制造元年”,纵观本届高交会,无处不释放强烈的智能信号。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中国科学院的参展项目共128个,其中智能制造就占了85个。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而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深圳拔得头筹出台相关计划,全力推进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大族激光、科比特等一批深圳本土企业布局智能制造,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带动深圳新兴产业一路快跑。

    在本届高交会上,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深圳模式”亮相,引起全国创业者的关注。据悉,该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把政府、商协会、高等院校、智能制造技术企业、工业园区等资源紧密融合,是目前我国第一个成体系的、可复制的创新智能制造运营推广模式。

    智能产品呈井喷式增长

    在会展中心1号馆,深圳市祈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个双臂七轴协作型机器人双臂伸张闭合,协调操作。“别小看这个小家伙,它还知道好好干活会有奖励。”祈飞技术管理中心总经理祝荣告诉记者,为机器人装上眼睛、大脑和耳朵,是祈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目标。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集成而形成的满足优化目标的制造系统或者模式,如今,智能制造的内涵更加宽泛,可广义地理解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集成,具体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等。

    在智能产品方面,智能家居如今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图灵猫首席运营官葛旻表示,这个产业链非常长,从普通通信到电子生产,再到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建筑等,所以智能产品需要创新融合。

    在葛旻看来,智能家居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无感操作。“这就要求产品首先要全面兼容、抗干扰,其次要有自学的功能,大数据可以让机器学会遇到同样的场景该怎么办,从而自主进行下一步操作。”

    深圳本土企业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激光装备及智能装备解决方案的自主研发生产。截至目前,大族激光位居世界激光企业前三位,国内激光设备占有率第一位。大族激光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曹锋告诉记者:“激光制造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很多,例如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最难攻克的是电池的工艺,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电池电芯测焊自动化装备,预计今年公司仅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的营收会突破3.5亿元。”

    如何实现智能化生产?曹锋则表示,产品的生产数据是可追溯的,“从一个产品的条形码,可以追溯到它的生产厂家、生产时间、生产班次、工艺参数等,由此就可以找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提升产品的品质”。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改造需求

    深圳的产业结构转型正走向一个分岔口。市经贸信息委数据显示,2016年1—5月,深圳固定资产投资1166.60亿元,增长22.2%,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3%。

    “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产品一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定制化,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参加高交会的广州机智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邢雁认为,制造业的智能改造是迫切需求,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广阔。

    机智云找准了企业的痛点。其可以帮助企业参与到智能化的转型当中,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物联网开发服务生态。早在2013年,机智云的云端巡检就运用到了远程租赁和设备管理上,企业的生产线不需要人工巡检,远程监测设备会自动上传数据,每15秒发送一次运行状态,云端会用算法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品的生产情况。

    “员工不需要人来管理,带上AR智能眼镜,每个人工作的数据可以采集分析,了解每个环节用了多长时间,出错率是多少。”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CEO苏波表示,智能眼镜基于算法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帮助工人标准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更为神奇的是,这一款智能眼镜还可以解决员工培训的问题。苏波说:“培训往往是需要实操的,AR智能眼镜可以把工作场景和学习场景融合在一起。一般的维修,智能眼镜可以进行实时指导,企业在人员培训上人力物力得到节省。”

    “数据工程师”取代“熟练工”

    目前,中国正处在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的过程,即便在技术上没有障碍,想实现智能工厂还必须解决资金和人才的问题。

    邢雁表示,构建一个智能工厂需要先做顶层规划框架,再确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目标,整个项目需要购买很多软硬件智能装备,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集成商帮忙搭建好了智能工厂,后期维护成本也是十分高昂。“有的企业甚至要投入数亿元,这对于现今比较困难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所谓‘智慧工厂’或‘无人工厂’不是不用人,而是需要‘数据工程师’取代传统‘熟练工种’,这就需要培养一大批与智能生产相适应的人才。”邢雁表示,智能制造意味着两个转型,设备转型和人才转型,随着数字化研发设计管理工具的普及,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0的基本素质,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工具的运用等,“工人经过培训成为技能人才,自身的价值也在提升”。

    智能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单个企业很难实现,涉及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需要进行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因此,智能制造各领域企业间正在开展战略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资源整合,推进前沿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

    穆玉洁

【编辑:左盛丹】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