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获行业最高信用等级评价 墨迹天气成为气象领域守信标杆

2017年10月30日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30日电  10月19日,在深圳召开的2017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年会上,全球最大天气服务平台墨迹天气凭借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市场领先优势、优秀的运营、管理实力及履信能力,成为首批获得最高等级AAA级信用等级的气象信息服务企业,成为中国气象行业守信企业的代表。

 墨迹天气副总裁黄晓宇参与颁奖仪式

  获行业最高信用等级评价 墨迹气象领域再“深耕”

  信用评级,简单而言就是用权威机构用符号向用户提示受评对象的信用程度。在我国气象领域首次发起的信用等级评价中,墨迹天气获评最高级别信用等级,意味其综合实力及在推动我国气象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获得权威部门认可。

  作为企业在行业中的“身份证”,信用评级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中国气象局党组、民政部等相关部门支持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作为气象部门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今年启动了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弥补了我国气象及其相关领域信用评价的空白,正式开启了我国气象行业信用品牌时代。

  据了解,在这次信用等级试点评价工作中,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五级。此次气象及相关领域信用等级试点评价,主要涉及企业综合素质、竞争力、管理能力、财务实力、社会责任和信用记录等诸多指标。

  目前,在全球气象预报行业中,主要有两大方向:一个是致力于中短期(1-15 天)的传统数值预报模式方向,另一种为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短时预报方向。后者借助于新型的计算技术,可以每分钟预报临近一小时的天气变化,具有传统数值预报方向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对于天气精准预报的需求。

  在短时预报这一新型研究方向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天气服务平台,墨迹天气是最具代表性的领军企业。成立7年以来,墨迹天气突破性地将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应用到传统气象领域,解决了传统天气预测不能突破的技术瓶颈。以短时预报为例,借助于并行计算技术,墨迹天气可以提供精准到方圆500米以内、未来2小时的分钟级预报。

  以备受用户关注的AQI(空气质量指数)预测为例,墨迹天气早已领先于同行。一份从2017年4月1日至6月14日的累计监测数据显示,墨迹AQI 1天预报准确率均值高达75.4%,而同类竞争者仅为60.3%。

  企业综合素质等获权威认可 墨迹行业领军地位凸显

  “墨迹天气获得首批最高的AAA级信用评价,代表了企业整体素质优秀、信用以及诚信度很高,行业竞争力、诚信意识、经营状况等各项指标都极为优秀。”在行业人士看来,墨迹天气获得这一信用等级评价,其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可见一斑。

  对于获得这一最高级别信用评价,墨迹天气副总裁黄晓宇表示,这是行业权威机构对行业内不同类型企业的呵护与关心,是对墨迹天气优质的气象服务、广泛的用户口碑和一贯的诚信品质的认可,“我们致力于让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为用户、客户提供更多的气象服务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领域产业政策进一步开放, 诸多天气类应用产品涌向市场。凭借在专业领域深度扎根,墨迹天气已经成为这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除了此次获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最高级别信用等级评价,作为全球最大的天气APP,目前墨迹天气成为全球专业气象机构的重要合作方,以气象数据为例,除了来自中国国家气象局外,还包括美国气象局的GFS、欧洲气象局的EC等诸多机构,仅每天的数据量就高达500G。

  除此之外,在今年3月,墨迹天气还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达成合作,成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认可的唯一技术合作方,协助后者通过“空气质量发布”APP官方权威发布各项空气质量数据。此外,双方还宣布基于现有数据,建立合作团队,针对污染源、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成立7年以来,墨迹天气在技术创新、用户服务层面的积累深厚,在用户中的口碑不断攀升。目前,墨迹天气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过5亿人,庞大的用户规模意味着墨迹天气APP已获得了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广泛认可。而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天气应用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第2季度》报告显示,连续6个季度排名第一的墨迹天气活跃用户覆盖率高达67.7%,远超排名第二的10.3%。

【编辑:段红彪】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