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玩“躲猫猫”无强制法规吓不倒小老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一次性筷子玩“躲猫猫”无强制法规吓不倒小老板

2010年07月02日 17:06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社会各界对一次性筷子的口诛笔伐,早已有之,但几乎没什么效果,一次性筷子依旧“横行餐桌”。一次性筷子就像一块顽疾,让人头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这一次,国家七部门第三次把矛头对准了它...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老板,给我换成一次性筷子。”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不用一次性筷子了。” 刚刚落座的三个顾客,抬腿便走了。这是昨天下午发生在百井坊巷一家小餐馆的一幕。店主因为不能提供一次性的筷子,丢掉了一笔生意。

  社会各界对一次性筷子的口诛笔伐,早已有之,但几乎没什么效果,一次性筷子依旧“横行餐桌”。一次性筷子就像一块顽疾,让人头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这一次,国家七部门第三次把矛头对准了它。

  日前,商务部会同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税务总局、质监总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 《关于深入开展在餐饮饭店业开展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限制新上一次性木筷生产企业,规范现有企业,逐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消费量。

  《通知》还表示,必须提供一次性筷子的非固定经营场所以及外卖、送餐企业,要尽量使用一次性竹筷。

  现状:小吃店日耗三四百双

  昨天中午,记者在中山北路几家小餐馆看到,大多数小餐馆都是使用一次性餐具。特别是一些小吃店、面馆之类。稍微规模大一点的餐馆,都是使用一次性的收费餐具。天水巷一家经营各类小吃的小店老板说,给他们提供一次性筷子的供货商每隔三四天来一趟,每次送一大包,大概有1300多双,基本上三四天就用完了。

  “顾客普遍认为,这一次性筷子干净、卫生,要是换成可以重复利用的筷子,顾客反而不乐意,觉得不卫生。再加上做外卖的话,必须得提供一次性筷子。”上述小店老板告诉记者,对小餐馆而言,大量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也是一项不大不小的开销,但是却无可奈何。

  另一家面馆的老板则透露,“循环利用的筷子,清洗消毒的话,成本可能比一次性筷子高,而且还费人力。”据记者多方了解,这也是众多小餐饮店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原因之一。记者咨询了一家批发一次性筷子的商家,商家透露,根据一次性筷子的材质和质量,其价格从二三分钱到一元钱不等。算起来,确实比自己雇人要节省成本。

  问题是,一次性筷子真的像消费者想象的安全吗?记者了到,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曝光,湖南某地一些筷子厂竟用工业硫磺、石蜡等工业原料加工一次性筷子,且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经过包装就批发到了全国各地,进入中小餐厅。

  追问:一次性筷子为何屡禁不止

  早在2005年我国就已经出台并实施了一次性筷子国家强制标准:规定一次性筷子的防潮、防霉卫生指标,强制限定含水率小于10%, 4种防霉剂限量小于10毫克/千克,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竹筷不得有虫害、腐蚀和异味等卫生指标,并逐渐出台限制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政策。但是,一次性筷子仿佛“野火烧不尽”,至今使用率未见减少。

  对此,杭城一家连锁餐馆市场部的负责人认为,由于通知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实际意义不大。“比方说,税费政策调整的幅度具体是多少?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利用,具体由谁来具体做这件事,回收的标准又是怎样的?”

  “实际上,相关部门出台的针对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政策,都不是强制性的,因而也就少了制约力。可想而知,这样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改变一次性筷子的存在环境。”省餐饮协会一位人士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必须出台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

  2007年 商务部在《餐饮企业经营规范》中首次提出“餐饮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的要求;

  2008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通知,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品。

  2010年 七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全文提出,质检部门要加强对一次性筷子生产企业的监管,税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调整税费政策,商务、发展改革部门要建立一次性筷子回收利用机制……

  有话就说

  莫走“限塑令”的老路

  3年里,第3次,国家有关部门对“一次性筷子”开火。鉴于前面2次的前车之鉴,对这一次7部门联手,很多人不看好。

  我们不妨先看看“限塑令”的实施情况。2年前,工商等8部门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不得免费提供。

  两年后的今天情况如何呢?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内许多城市,在一些农贸市场,不合格的塑料袋又“卷土重来”。虽然大多数超市都在提供有偿塑料袋给顾客,只可惜超市把“限塑令”等同于“收费令”。

  如何不让这一次的“通知”步“限塑令”的后尘,相关的监管部门还是得动点真格,光发一个“通知”,这不管用。把住两个端口,一个进,一个出。

  就生产企业而言,监管部门应当做到:不合格的坚决不让生产,查到一个重罚一个;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提高合格的一次性筷子的价格,这样一来流通环节也得到了控制。

  如果不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下真功夫,7部门的通知很可能沦为“纸老虎”,那可就真的唬不了几个人。

  要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仅仅凭一纸“通知”能办到吗?“通知”、“规定”这些红头文件下发以后,谁来监督、执行?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 刘乐平)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