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海外买矿一拥而上 武钢呼吁建立管理体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企业海外买矿一拥而上 武钢呼吁建立管理体制

2010年09月02日 13:57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海外买矿呈中国企业一拥而上之势,而国家相关部门并未有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中国企业在海外自相残杀的悲剧时有发生。

  武钢作为国企“走出去”的先行者,过去5年,共获得37个资源类项目,探明的资源储备在30亿吨上下。 根据武钢新近公布的十二五“走出去”战略规划,未来5年武钢将在全球掌控100亿吨自有权益矿石资源。

  要实现“十二五”100亿吨的目标,未来5年需要在全球新增70亿吨权益矿 。昨日武钢有关人士呼吁:国内同行在海外投资时,能够加强联系与沟通,建成统一的信息平台,在获得原料成本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最近一系列资料显示,国内众多央企纷纷觉醒,在全球争购矿石资源。在钢铁行业内部,就有华菱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MG、五矿收购OZ矿业资产、宝钢与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合作等等。

  不少钢铁行业的众多企业,也加入了新一轮的抢矿大军。今年初,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以1.526亿英镑的代价,收购非洲矿业公司12.5%的股权,并获得购买20年铁矿石的优惠政策。最近的一则消息,是中铝与力拓宣告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并经营位于西非几内亚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

  这些企业,无一不是有资金,有市场,有品牌。彼此之间无形开始竞争,相互施压。

  “暗战”的恶果有先例。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铜矿,起初主动让给中国企业优惠开采,却无人问津。后来中国有色、中铝、鲁能等多家企业竞相争抢,最终被加拿大一家矿业公司坐收渔翁之利,之后采集的铜全部销往中国市场。

  据介绍,在钢铁业发达的日本,钢企也是在海外买矿,自有权益矿石多在50%至70%之间,然而新日铁等钢铁巨头,在资源收购时很少亲自到前台,而是通过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这样的商社型组织出面运作,减少自家厮杀。(记者冯欣楠 实习生张旋子)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