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铝业总经理:遵循三原则推进海外开发

2010年11月05日 10:00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11月2日至3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拉开序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政府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代表以及数千名客商参加了此次洽谈会,希望了解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政策以及各方面信息。

  “中国作为传统的主要外资接收国,如今正在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主体。”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战略规划主任泰斯法楚在会上指出。

  海外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全球大型矿业公司控制了大部分油气、铜、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由于中国需求进口的拉动,矿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大型矿业公司看到中国的这种需求加快了全球资源整合,而中国公司也在加快海外开发步伐,在资源领域中掀起并购浪潮。

  在11月3日上午举办的“全球配置:资源投资的战略选择”论坛上,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熊维平指出,中国未能获得与全球资源重要参与者和制造者相匹配的资源拥有和开发地位。比如世界前五大生产商控制了铝土矿54%的资源量,高于欧佩克组织对石油供应的控制力度,但五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以商业化手段在全球配置矿产资源。

  据介绍,去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四千多起,交易额六百多亿美元,而今年则达到1270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达431亿美元,矿业和金属业并购交易为161亿美元,占全球的27%。

  “中国企业已经具备海外开发的条件。”熊维平说,但目前中国海外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呈现以资源为重点,以央企为主,中型交易为主的特点。

  但同时,他也指出,尽管中国企业正加速进行海外投资,中国矿业公司海外并购开发面临挑战,因为中国企业难以获得优势资源的机会。国际大公司先入为主基本垄断了优势资源,而中国企业进入的大多属于规模小、投入大、开采难度大的项目。在收购后中国企业也必须面对后续经营整合难度的挑战。

  “由于谈判能力欠缺,受中介机构影响以及市场和监管机构的影响等原因,中国企业在收购时不得不支付较高的收购溢价。”熊维平说,因此,现在中国企业必须到欠发达和资源能源丰富的国家去开发矿产资源。

  此外,熊维平还就中国铝业公司的发展情况提出,公司由单一铝业公司向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公司的战略转型需要三年时间,目前推进顺利。中铝海外开发将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优势互补,与境外矿业企业可以优势互补;二是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尊重文化习俗;三是规范运作,按照国际惯例商业化运作,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化。

  “铝行业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逐渐将高耗能和初级产品的生产转向海外,集中力量于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美铝亚太区总裁兼美铝中国总裁陈锦亚这样表示。

  海外并购已成对外投资主要方式

  “中国作为传统的主要外资接收国,如今正在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主体。”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战略规划主任泰斯法楚在2日的论坛上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投资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而中国无论是作为资本吸收方还是作为资本输出方,都一枝独秀,尤其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在最近十年来正在以年均约80%增长的速度在飞速增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称,今年1-9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又对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46个境外企业进行了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63亿美元,同比又增长了10.4%。截至目前,我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 .5亿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发展中经济体第3位。

  中国资本输出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对外经贸大学中国FD 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在论坛上说,近年来中国海外品牌并购不断增多。2008年收购与兼并金额30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54%;2009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175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31%。这说明并购超过新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即使按照年均30%的增速保守测算,到2015年,中国每年的对外投资就将达到3507亿美元,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投资国。”卢进勇说。

  但是,中国中信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张极井也指出,目前关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正是中国企业抄底海外资产缩水企业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的观点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国外公司陷入困境,并购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中国企业要想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取得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 李春莲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