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收购新西兰私营农场遭拒 陈发树等兵困天然乳品

2010年12月24日 09:5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打工皇帝”唐骏和福建首富陈发树在新西兰的“赚钱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当地时间12月22日,新西兰土地信息部海外投资办公室发布一则信息称,该部部长和新西兰财政部长联合决定,拒绝批准天然乳品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然乳品)收购克拉伐牧场的申请。“这将影响到天然乳品在新西兰的其他收购计划”,香港时富证券研究部消费品行业研究员廉波昨日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乳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产业,天然乳品在该国的收购将面临来自政府和民众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乳品背后有不少大佬撑腰:福建首富陈发树、厦门首富柯希平、资本高手陈克恩、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建银国际……正欲转型的天然乳品在新西兰首战失利,给“福建帮”富豪在新西兰的攻城略地平添了不少变数。

  “蛇吞象”游戏失利

  天然乳品前身为在H股上市的金汇矿业,原来从事光碟存储媒体行业的相关业务,但近几年亏损严重。去年通过收购新西兰公司UBNZTrusteeLimited旗下子公司UBNZAssets权益及负债,摇身一变改名为“天然乳品”。事实上,借此曲线上市的幕后操作者为奥克兰女商人王梅。

  彼时,天然乳品市值只有11亿港元,却在更名后宣布要收购价值81亿港元的新西兰资产,包括农场、牲畜、奶粉加工厂。为完成这笔收购,天然乳品通过发行可换股债券等方式融资10亿多港元。

  融资吸引了众多熟悉的身影,包括新华都、陈发树、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建银国际等。根据公告,陈发树现持有天然乳品1亿股(全部行权后占总股本的5.97%),柯希平现持有2.5亿股 (全部行权后占总股本的14.91%)。

  能把这么多富豪集结在一起、让这些人甘心掏钱认购,曾在中国资本市场名噪一时的“神龙系”创始人陈克恩功不可没。这位曾上过富豪榜、曾被证监会列为市场禁入者的福建富豪,在新西兰乳业界打拼已久,创立了被认为是“洋品牌”的“澳牛”,并出任新西兰高美证券集团主席,在当地人脉众多。

  今年4月,唐骏和老板陈发树曾坐着公司的私人飞机远赴新西兰,与新华都的几个股东全面了解新西兰乳品行业整条生产链,以及考察新西兰的农场投资机会。

  不过,12月22日,新西兰土地信息部海外投资办公室发布一则信息称,新西兰土地信息部部长和新西兰财政部长联合决定,拒绝批准天然乳品收购克拉伐牧场的申请。据称原因是部长们认为 “天然乳品及其关联公司的控制人不具备良好的商业道德”。

  未来收购将受挑战

  新西兰官方所指的是一桩旧案。今年12月7日,因天然乳品实际控制人王梅此前经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经营不善,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裁决王梅破产。债权人认为,如果王梅继续商业活动,将使得公众利益受到威胁。

  此前,王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个人破产时间不会影响到天然乳品的收购计划。如今,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新西兰是一个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廉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天然乳品一开始胃口就很大,这在跨境收购策略上风险较大。根据公告,天然乳品收购的是克拉伐家族农场集团旗下24家牧场,因经营不善,该牧场负债高达2亿余新西兰元,2009年10月,该牧场宣布破产,随后由政府指定的公司接管拍卖。目前,克拉伐农场集团有员工200人,原奶产量约占新西兰整个原奶产量的0.5%。

  除了来自保护当地产业的政策考虑外,天然乳品还面临当地民众是否买账的问题。廉波说,他个人之前就不看好这笔收购,而此次首单失利,势必给天然乳品在新西兰的后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天然乳品发言人此前宣称,如果收购克拉伐农场失败,天然乳品将会考虑收购一些北部偏远地区的农场。据称,天然乳品当时已在新西兰北部偏远地区考察,以寻找符合条件的农场。

  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稿,天然乳品没有公布这一收购计划被拒绝的消息。12月23日停牌前,天然乳品报收于2.2港元/股。(郭新志)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