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地铁大跃进隐忧:全面亏损如何管理

2011年01月07日 09: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面对快速增长的人口和逐渐拥堵的交通,许多城市纷纷上马地铁项目。但我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均处于亏损状态,这无疑将考验那些要修建地铁的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是否有能力支付后续不断的巨额亏损,这一世界性难题恐怕将成为更多中国城市管理者的新课题

  2010年12月30日,对北京市民来说,应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全长108公里的包括房山线、昌平线、15号线一期、亦庄线、大兴线等5条地铁新线同时开通运营,使北京地铁总里程达到336公里,已经将周边远郊县至市中心的路程用时缩至1小时内。北京市民终于可以说:“我们真正意义上进入地铁时代了。”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均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地铁年亏损10亿以上,上海则只有一条地铁线路盈利。与此同时,许多城市面对快速增长的人口和逐渐拥堵的交通纷纷上马地铁项目,在一个城市寻求快速现代化的路径中,未来可预见的巨额亏损也抵挡不住地铁建设的步伐,许多中等城市市民更是质疑,改善交通状况是否已经到了非建地铁不可的时代。

  地铁时代来临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从第一条地铁到突破100公里运营里程北京用了34年;而从228公里到336公里,仅用了1年。这次同时开通的5条地铁新线,投资609亿元,总长108公里,是北京地铁建设史上同时开通新线最多、线路最长的一次,创造了国内外地铁发展史上的奇迹。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规划部部长陈曦不久前表示:“至少在10年内,北京地铁建设还将保持这个速度。”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北京与上海的地铁进行比较,市区面积比北京稍小的上海拥有420公里的里程,中心城区住宅区500米内有地铁的概念成为上海人的“佳话”,如今,同时开通五条线路增加了超过100公里里程的北京总算赶上了一大步。

  其实上海并非中国地铁先发城市,直至1995年4月10日,全长16.5公里的上海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投入运行,上海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地铁。那时,上海地铁日均客流18万人次,而仅仅用了15年,上海已拥有总长约420公里、11条线路,282座车站、最高日客流568万人次的巨大地铁网络。

  虽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客流人次比较多的城市,地铁运营也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据资料显示,深圳地铁一期运营需财政补贴11.49亿元。到2011年6月,二期工程一号线续建段、二号线和五号线全部正式运营后,预计地铁公司年均运营亏损额约34.81亿元。按照目前的运营情况,2012年到2016年间深圳地铁折旧和利息将亏损220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总投资接近1万亿元。到2015年前后,将建设87条线路、总里程2495公里,总投资9886亿元。

  政府批准地铁建设有三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而今,在全国34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国务院已批准和将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共涉及28个城市,2010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世界上著名大都市如新加坡、香港、纽约、伦敦、巴黎等已经基本建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上述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已占城市总客运量的50%-80%。而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为341万人次,只承担了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北京市2009年年底的轨道运营线路日均运营380万人次,仅仅承担了19.24%的公共交通客运量。这说明,在中国地铁发达的城市,其乘坐比例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种优势明显的交通工具,地铁建设势必会具有某种前瞻性,如果当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到一定程度才想起建地铁,恐怕为时已晚了。随着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未来的生活必将和地铁密不可分。

  逐渐显露公共产品属性

  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当城市的人们把地铁当成一种生活的象征时,它更需要有丰富的内涵。在新开通的地铁站中,大兴线高米店北站里,锻铜浮雕《首邑祥云》扑面而来:奔跑雀跃的鹿群、欢快游动的鱼儿、团河行宫缭绕的祥云,营造出一派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场面。

  在大兴线沿线,乘客看到的不仅仅是五光十色的广告,还有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采用景泰蓝、锻铜、青花瓷、陶板等制作的艺术品都是首次进入北京地铁空间,大大丰富了中国地铁艺术的内容。

  一般来说,地铁内沿线展位寸土寸金,而在这样的位置上,广告让位于公共艺术,从中可以窥见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决心和魄力。从简单的出行工具到提供公共服务和享受,这一点,乘客的感受是最深的。

  在上海居住的张先生对记者说:“我常选择搭乘地铁出行,因为地铁站点涵盖了城市的多个中心区域。无论是去约见客户,还是同事朋友聚餐,都可以通过地铁快速达到,同时还可以避免应酬后由于喝酒而无法开车又找不到出租车的尴尬。地铁不仅乘坐相当舒适,同时各个地铁站也修建得富丽堂皇,室内空气流通顺畅,而且温度适宜,还配套了自动售检票系统、列车时刻预报等很多服务,从而使地铁运行周转效率大大提升,一切井井有条,出行感觉非常好。”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