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武广高铁1月19日起实名售票

2011年01月10日 08:2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笔者昨日获悉,2011年广铁集团春运售票总体方案出台,广铁将分地区、分阶段继续试行实名制售票,其中武广高铁首次试行实名制售票。

  武广高铁

  19日起实名售票

  据了解,今年春运的传统铁路实名制范围将继续分节前与节后两大时段错开,其中节前在广东地区9个车站,节后在湖南地区21个车站实行。而与往年稍有不同,在2010年春运中表现“给力”的武广高铁也开始“试水”实名制。

  铁路部门介绍,票面乘车日期自1月19日起,武广高铁车票试行实名制售票,但具体结束时间铁路部门尚未透露。而广珠城际铁路、广深动车组、广九直通车、儿童票以及其他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车票不实行实名制售票。

  传统铁路既有线方面,节前,票面乘车日期在1月19日至2月1日内,乘车站为广州、广州东、广州北、佛山、深圳、深圳西、东莞东、惠州、汕头车站的既有线车票继续实行实名制售票。

  节后,票面乘车日期在2月5日至27日内,乘车站为岳阳、长沙、株洲、衡阳、耒阳、郴州、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溆浦、新化、娄底、邵阳、常德、益阳、永州、涟源、冷水江东、安化、石门县站的既有线车票继续实行实名制售票。

  春运期间,既有线各车站售票窗口(含代售点)均可发售武广高铁车票,其中广州、广州东、深圳、韶关东等站在集中售票场所开设一定数量的专窗(采用磁介质票)发售武广高铁车票。但1月10日至2月27日,武广高铁各车站售票窗口暂停发售既有线车票。

  普铁

  电话订票结合区域联售

  今年春运,广铁继续大力推行电话订票,其中预订期为4至10天。武广高铁广铁管内的12个车站,既有线路广东地区的9个车站,湖南地区长沙等17个车站均开通电话订票业务,订票号码统一为铁通95105105,网通96020088(湘粤两省内开通,无需加长途区号)。

  电话订票对取票时间有着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当日12时前预订的车票,须于当日24时前取票;当日12时后预订的车票,须于次日12时前取票。铁路部门表示,如逾期不取,所订车票自动投入下一轮电话订票。

  据了解,今年春运,铁路部门还将电话订票与区域联网售票方式综合运用。节前,广东地区主要车站分三大区域联网售票:广州、广州北、广州东、佛山站为一个共享区域(称“广州地区”),深圳、深圳西站为一个共享区域(称“深圳地区”),东莞东、惠州、汕头站为一个共享区域(称“广梅汕地区”)。

  铁路部门规定,对于普速铁路而言,同一区域中的各站售票窗口(含代售点)可相互发售车票,但不能跨区域发售车票。

  据了解,武广高铁订票方式有电话订票、窗口售票、站内自动售票机售票等方式,其中电话订票开放时间为7时至24时。为方便旅客购票,高铁各车站在售票高峰期开设159个售票窗口,较日常增开114个。

  既有线方面,1月10日至2月27日,电话订票开放时间为7时至24时,其中深圳地区(深圳、深圳西站)、广梅汕(东莞东、惠州、汕头站)地区的车票7时起订,广州地区(广州、广州东、广州北、佛山)车票8时起订。

  广东地区

  节前设集中售取票点9个

  广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方便旅客购票和取票,节前广东9大车站共设售取票窗口199个,乘客可持各类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实名制车票售取业务。1月10日至16日售票时间为7时至24时,取票时间为8时至24时;从17日起至撤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售取票。各售取票集中点将于1月10日起启用。

  节前,中山、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19个铁通营业厅将作为车站在站外设置的临时取票点(只取不售),旅客可持各类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实名制车票(电话订票)的取票业务。

  节前,广东地区开办了电话订票业务的车站,将在珠三角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汕头、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清远等地区选择58个代售点,办理各类有效身份证件实名制车票售取业务。而其它代售点则仅供持二代身份证的旅客办理实名制车票售取业务。

  铁路部门提醒,春运期间,湖南地区不发售广东、海南地区既有线车站的节前车票,广东、海南地区不发售湖南地区既有线车站的节后车票(返程票组织方式不受此限制)。

  此外,售票窗口将限制售票张数,每人不得超过3张;办理取票业务时,每人限取一份订单,购(取)票人同时应为乘车人之一。同时,节前广州站对部分临客继续采取广交会琶洲展馆异地候车乘车方式,需在琶洲候乘的车票均印有“候车点:琶洲”字样,旅客按提示候乘即可。  (记者/彭国华钟啸通讯员/谢小玲黄江林钟湘文)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