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茅台涨价史上的稀缺印记(图)(2)

2011年01月12日 09:0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认为,在20年前,只有少数人有消费茅台酒的能力和需求,全社会的消费意识与现在完全没有可比性,感觉茅台贵还是便宜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记者查阅资料获悉,在1987年,茅台酒全年的产量还不到1000吨,是现在的零头。

  马勇分析说,当年茅台酒的价格虽然只有8元,但市场上根本没有货,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而近年来屡屡涨价,根本原因还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比较快,大家购买能力明显增强,茅台进入群众生活的需求很高。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现在的三年间,茅台的终端价格已经从600元左右涨到了1500元左右,价格翻了一番有余。

  营销专家穆峰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当时流行的词汇叫“下海”,很多“下海”的人,很快成了“万元户”,买得起大彩电,喝得起茅台酒,和普通拿工资的老百姓有很大的差距。在当时,喝茅台的都是官员或者暴发户,往往会令人羡慕乃至嫉妒。另外一方面,最近几年茅台酒涨价的幅度和速度太快,远超出收入和物价的涨幅,有点像房价,给人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很大,这些都造成外界会对茅台涨价反应强烈。

  记者从茅台史志办了解到,在1987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因为当时并没有销售部门,茅台的价格也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而近几年来,由于茅台建议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距比较大,这在茅台内部也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

  产能不足导致紧缺

  茅台曾花费十年时间“克隆”酒窖,但没有成功。如今每年固定扩产2000吨,仍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茅台酒的传统工艺是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个生产周期就是一年,再经三年陈酿,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存放的时间,平均酒龄至少五年才能出产品。

  在茅台酒厂的网站上,有这样一个关于茅台酿造的故事。文中说,上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毛泽东主席将茅台酒搞到1万吨的指示,国家由方毅副总理带领有关部门在遵义市郊选了块风水宝地,一丝不差搬去茅台酒的技术人员、全套的工艺、发酵的大曲,乃至窖泥,可是搞了整整十年,产出的酒仍与茅台酒相去甚远。于是,由国家投巨资进行茅台酒“克隆”的步伐到此打住。

  特殊的工艺,严苛的选址,让茅台从一诞生就打上了稀缺的印记。贵州茅台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将近3万吨,同比增长16.7%。实际上,连续多年以来,茅台公司投入巨资扩大产能,每年固定扩大2000吨的规模。尽管如此,茅台酒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行业之一,很多白酒企业的历史都有一段佳话。一位白酒业资深人士说,在中国市场上,喝名酒就是喝历史,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而名酒的历史却又是以卓越超群的酒水质量和独特风格流芳百世。

  近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白酒企业都将历史和文化作为营销的助推剂。萨马兰奇手捧酒鬼酒“麻袋瓶”的图片,被酒鬼酒公司反复地拿来进行宣传。当年的水井坊则一举打起“超高端”的旗号,力图在价格上超越茅台、五粮液。四川的文君酒则大打“文君历史”的招牌,以求迅速被市场接纳。

  其中,收到效果的不在少数,半途而废的也比比皆是。穆峰分析说,白酒价格与品牌本身的溢价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品牌定价虽然高,但你本身不值那么多钱,自然不会被消费者所认可。

  白酒业再迎“黄金时代”

  被茅台、五粮液甩下数个身位的同行们,纷纷打造高端产品、压缩中低端产品,开启“复兴”之路。

  不只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公认高端名酒,近5年,中国白酒业正在一片兴奋中经历着价值回升的第二次“黄金时代”。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白酒业在“十一五”期间增速迅猛。全行业总利润从5年前的73.2亿元,到去年预计超过300亿元,增长达三倍。

  之所以说是第二次“黄金时代”,因为业界公认的第一次“黄金时代”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间段,连续六年创造经济效益第一名的“汾老大”声名渐落,由于当时汾酒的策略是走大众市场,坐失提价良机。而在同一时期,五粮液、茅台重新划定高端酒坐标,将其他白酒企业甩下了好几个身位。

  在此后的大约10年时间里,白酒企业打造高端产品、压缩中低端产品则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2007年下半年,位居老“八大名酒”的古井贡酒正式开启了“复兴”之路。时任古井集团董事长的曹杰高调宣称,推出淡雅香型白酒的系列新品,作为古井的高端形象进入市场。此后不久,古井贡酒又推出年份原浆系列,实现利润翻番,为开拓全国市场打下了基础。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汾酒的“青花瓷”系列上市,并通过多次的提价,将自己高端产品的定价拉入了第一阵营。

  2010年,泸州老窖的第一款年份酒上市,定价698元,这在公司被认为是“迈出了复兴的重要一步”。此后不久,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在京宣布,定位奢侈品的“国窖1573中国品位”上市,单瓶售价2180元,成为除年份酒和定制酒之外,国内单价最高的白酒产品之一。张良表示,大的经济形势很好,白酒企业要敢于和国内市场的高价洋酒相竞争。

  在资本市场,期待价值回归的白酒企业也得到了资金的关注,2009年年底,洋河股份登陆中小板,在很短的时间内冲破百元,一路高歌成为新的两市第一高价股。

  茅台被指代表消费畸形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喝的不买,买的不喝,中国的高端消费品被标注上奢侈与高端资产的标志。

  两个月前,当央视2011年广告招标落下帷幕时,前三名中标者均为酒类企业,酒类企业总中标额高达21.5亿元。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白酒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整合,名优企业的产品价值将在终端市场获得更大的青睐。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数字也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佐证,1999年,我国白酒企业有3.7万家,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缩减为1.8万家,半数企业被淘汰了。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