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黄孟复:民营经济是转方式保民生重要力量

2011年01月19日 10:2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0-2011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今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出席会议。黄孟复做了主题演讲。

  黄孟复在演讲中首先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根据相关测算,从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年均增速高达14.3%,已经超过840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

  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年均增速达到20.1%,总额超过19万亿元。

  而在投资规模上,截至2010年底,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4.5%;从对外贸易来看,去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5年涨幅超过200%,占全社会出口总额的3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从税收贡献来看,2010年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完成税收总额11173亿元,5年年均增速达22.2%,分别高于全国和国有企业2.0和12.7个百分点。

  黄孟复在演讲中表示,5年来,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民营经济“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

  黄孟复在会上还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的特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备受关注,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以及外部发展环境仍将复杂多变。他认为,民营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黄孟复随后指出,未来5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在面临的挑战方面,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助推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一些国家有可能持续强化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这些都将对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型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从国内看,当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显现,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劳动用工存在结构性矛盾,劳动力要素成本显著上升,部分企业急需的人才匮乏,使企业用工难度增大;中小企业的税负依然较重,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面临着更大机遇。”黄孟复表示,从企业自身看,转变发展方式中的巨大压力将转化为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这种外在的“倒逼”机制,将促使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根本扭转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从外部环境看,也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加速实现转型升级的宏观政策引导。

  “展望‘十二五’,中国民营经济一定会成为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黄孟复最后强调,“十二五”时期,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要向推动转方式、保民生方面倾斜。一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带动社会投资为重点,加快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步伐;二要以加大对“新36条”的贯彻落实力度为重点,着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的民间投资政策支持体系;三要以推进建立小型金融机构和鼓励金融创新为重点,构建适应小型微型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四要以扩大就业和保障民生为重点,营造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五要以建设高素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快推进我国人才发展战略。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主持会议。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郑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和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梁玉堂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孙怀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已,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宋北杉,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褚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孙晓华、沈建国,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段永基等出席会议。石俊 王义伟

参与互动(0)
【编辑:马丽】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