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经济数据泄密漏洞何时才能堵上

2011年01月21日 09:3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万众瞩目的2010年经济数据昨天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与令人振奋的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速相比,数据提前泄露的阴影又使得本次发布变成了一场毫无悬念的宣读会。核心经济数据的屡次提前曝光,已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统计部门权威性的一颗毒瘤。

  根据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的GDP增速为10.3%,CPI上涨3.3%。但就在数据发布的前一天,有不少网站的论坛和微博中就已经出现了相关重要数据的“网络版”。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网络版”预测的数据竟然与国家统计局昨天正式公布的数据一模一样,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在相关部门中存在着“内奸”。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统计数据的泄密不止一次地发生。早在去年6月份,在一场券商的策略报告会上,一位央行经济学家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5月宏观数据,其中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PI数据,以及中国5月份出口数据。而这组数据与两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的统计数据高度相似,其中CPI更是一模一样。

  国家经济运行数据不仅关系国计民生,同时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经济、军事、技术数据都有可能成为国外机构研究和获取的对象。相关重大经济数据的泄密,可能在“金融战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经济数据的泄密不仅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诱使先知先觉的资金大肆进行套利行为,对相关企业而言,也不啻是一场灾难。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经济间谍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德国经济安全工作协会调查发现,德国企业每年在经济情报泄密方面的损失高达500亿欧元;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宣称,有超过1/3的企业承认发现过情报被泄露;在中国,仅前两年曝光的力拓间谍案,就给中国的钢铁企业带来了数百亿元的直接损失。

  为了防范和打击经济数据泄密问题,各国纷纷加强了相关立法试图堵住“漏洞”。美国1996年10月通过了《经济间谍法》,该法不但对已经实施的犯罪进行追究,还对“意图”犯罪以及共谋犯罪行为进行处罚;德国联邦政府设有专门的经济安全工作委员会,政府情报机关和反间谍机关联邦宪法保卫局直接负责对经济间谍风险的评估和防范。

  对中国而言,随着经济规模跃上世界第二的宝座,以及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面对频繁出现的经济和金融统计数据提前泄露事件,国家统计局也表示了高度的警惕,并表示从统计调查到数据发布,都是严格按照统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已经编织了一张比较严密的防止重要经济数据泄密的法律体系。比如统计法就规定,全国性重要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并要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此外,在保密法和刑法中,对于违规泄密人员的处罚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相关知情者务必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不但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也有可能把自己送上法律的审判台。

  □特约评论员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