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客运去年盈利全球第一 航空股何时走出低谷?

2011年02月09日 13:5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火爆的春运无疑给各大航空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票价“不打折”、座位“十分满”让航空公司赚得喜出望外。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国民航业盈利全球第一,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净利润均有数倍的可观增长。

  繁荣景象之下,A股航空板块却不为所动,依然位于低谷。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航空股更是一片“绿色”,三大航股价较去年10月最高点下跌超过30%,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约12%。航空股何时能从低谷“起飞”?

  客运去年盈利全球第一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计,在1月19日至2月27日共计40天的春运高峰期内,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到326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2.2%。目前,进出北京、上海浦东、广州、深圳等平均客座率都超过80%,票价也水涨船高。

  记者从各大航空公司了解到,随着2月7日返程客流高峰的来临,北京、上海、广州等出港的热门航线全价票并不鲜见,即使有折扣也是9折等低折扣,个别航班甚至出现超售,头等舱座位也出售一空。

  高票价与高客座率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客座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全行业旅客量增加约40万人,保守按照平均票价900元计算,将增加收入3.6亿元。而票价每上升1%,将提升全行业收入3.13亿元。

  同样漂亮的还有航空公司业绩。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民航业盈利全球第一,创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利润总额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

  根据三大航2010年全年业绩预增公告,中国国航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倍,将超过100亿元,东方航空净利润同比增长10倍左右,将达54亿元,南方航空净利润更是预增15倍,达到53.7亿元水平。

  近期持续创出新高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意味着今年航空公司汇兑收益的提高。机构普遍预计,人民币升值步伐今年将加快,全年升值幅度至少在3%,部分机构甚至看高至5%-6%。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都将给三大航带来数亿元的汇兑收益。

  高铁开通“打压”航空板块

  如此多的利好下,A股航空板块却一跌再跌,估值降至历史低点,大大跑输同期上证指数。到底是什么在“打压”航空板块?

  “市场是看预期的,高铁网络提前开通,京沪高铁今年6月将建成开通。民航不可避免面临分流压力,尽管分流效应有多大目前还无法肯定,但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心理,这是近期机构看空航空股的主要原因。”一位航空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铁道部日前表示,我国2011年将斥资7000亿元发展铁路建设,年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4715公里。消息出台当日,航空股大跌3%。

  多个证券投资机构随即发布投资评级报告,调低航空股评级。

  “2011年航空业投资机会将趋于平淡。”中金公司分析师陶薇表示,虽然行业供需关系趋紧,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依然有小幅提升,但业绩惊喜已经不在。高铁网络四纵四横建设的逐步完成和大面积开通势必对航空股投资氛围形成压力,对航空公司分流和盈利的影响在下半年会逐步显现,股价难有较好表现。

  国泰君安报告认为,2011年航空客运量增长将放缓至12.5%,随着高铁网络逐渐形成和陆续通车,航空受高铁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2014年以前,估计高铁每年将分流航空1.3%-5.3%的客运量。

  高盛高华证券也下调航空公司评级,由原来“吸引”降至“中性”,考虑到高铁分流效应,高盛高华将三大航空公司今明两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了2%-13%。

  航空股如何“抬头”

  利好与利空博弈中,航空股还有投资价值吗?业内人士指出,航空股投资机会一方面取决于高铁分流影响是否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取决于航空公司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

  从国外开通高铁的经验来看,高铁对航空的影响为结构性和一次性的,影响集中在开通后的一年,之后航空与高铁将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格局。

  东方航空内部高层此前对记者表示,航空公司一方面是走出国门、拓展国际航线,另一方面希望以“空铁联运”方式与高铁实现共赢。高铁很难满足大部分商务旅客的出行需要,航空仍是其首选。民航方面同时正在努力促成进一步开放空域,改善流量管控现状。“部分航线在高铁开通初期时,受到较大分流影响,但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客流又逐渐恢复。”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认为,目前对高铁的过分关注极有可能放大了对航空公司的影响。航空股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点,一旦高铁通车运行的影响低预期,航空股将面临估值修复和盈利预测回调,股价将得到正确的回归。王鹤 龚雯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