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CPI指数:比调整权重更重要的是政府作为

2011年02月17日 14: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新京报》报道,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比此前业内人士预测的5%以上稍低,有人认为新统计方案的权数调整拉低CPI0.3%,国家统计局予以否认且称按原来统计方案,1月份同比涨幅为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低0.024个百分点。

  笔者不是“业内人士”,故对什么CPI数据不太“敏感”更无实质性的“研究”。但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是感到被“雷”了一下。食品价格上涨10.3%,居住价格上涨6.8%,增加居住类权重,减少食品数权重,计算结果居然会比原来方法高出0.024个百分点,实在难以服人。

  虽然官方否认在C PI居高不下时调整计算方法是“人为调整”,但常识是C PI权数构成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价格总指数的计算。有专家认为,一月份的CPI数据被“控制”了一下,按照原来的统计方案,1月份的CPI仍将在5%以上,甚至能达到5.3%。这说明不乏“人”的因素存在。

  这里有几个问题不应回避:1、发布CPI的目的是什么?2、调整CPI权重的依据是什么?3、标准修改后,新旧CPI无法比较怎么办?

  其实,老百姓关心C PI并不是关心其统计方案或权数调整,也不是关心最后出笼的那个数字,而是关心自身的生活。物价上涨中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最大的是食品价格,为什么要调低这个权重?哪个上涨快 ,哪个的比重就调低,这样的调整寻常人真的看不懂。无怪乎有网友称,要是统计幸福指数该怎么“调整”呢?

  既然物价上涨的压力短期内无法减轻,如何让CPI的增长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才是百姓最关心且最重要的事情。对此,有专家支招,要百姓“学习理财化解通胀压力”,这自然是个选择,但其实也是个无可奈何的选择。

  CPI的权重可以调整,甚至可以按照有关方面的现实需要接受人为的调控,但是,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却依然存在,4.9%也仍比较高。老百姓不懂CPI,也许他们会认为,反正都是你们统计的,你们解释的,你们说多少就多少吧。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真实的,这就是通胀已不是预期,而是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供给的措施,需要六到八个月才能见效;另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也需要一个过程。“导致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农产品价格、流动性、输入型通胀都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短期内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一段时间,CPI指数仍不乐观,除非再次“人为调整”。然而,“调整”出来的数据再美观也无济于事,倒是难免掩盖真相,混淆视听。真正应该“人为”的,并不是调整权重以减轻CPI上升所带来的压力,更不是事先弄个“答案”,通过“计算”得出。而是应该正视食品以及物品价格不断上涨对民生所带来的现实威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化解这种现实压力,比如减轻民众税赋,提高民众收入,增加民众抵抗物价上涨的能力,这才是最需要“人为”的。这个“人”不是别的,正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光靠百姓“学习理财化解通胀压力”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也是难以化解的。

  张国栋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