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警惕“全球经济失衡论”

2011年03月01日 11:17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9日说,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就设立全球经济失衡指标达成让步协议。据报道,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设立全球经济失衡指标。法国向二十国集团成员国提出了一系列参考指标,包括公共赤字和债务、私人储蓄率、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和真实汇率等内容。公共赤字和债务、私人储蓄两项参考指标用于界定一国内部经济是否失衡,而后3项则用于确定一国外部经济失衡状况。一些发达国家希望把后3项引入指标,遭到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反对。

  从这些会议内容可以得知,即将在法国举行的G20峰会上,“全球经济失衡”将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议题。我们认为,对这一可能,中国应高度警惕。

  “全球经济失衡论”源出美国,其核心思想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就是全球失衡;美国之所以出现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是因为某些国家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他们之所以有大量贸易顺差,是因为他们刻意“操纵或压低”本国货币汇率。因此,这一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求那些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货币升值。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家,自然成为矛头所指。

  其实,从美国遭遇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人就开始在全世界兜售这一理论。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曾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则干脆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这种“高论”一时使全世界错愕,众多媒体也对此品评不已。然而,谬论是改变不了事实的。众所周知,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级房贷,而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

  自上世纪90年代走出经济衰退以来,美国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长期保持低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很明显,低利率是美国多年前就开始奉行的政策,那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都没有多大的贸易顺差,也谈不上高额储蓄。因此,保尔森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低利率的说法刚好颠倒了因果。

  从1971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到美元惯性地继续作为国际中心货币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用作储备,直到今天,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衡,美元的强势地位也没有根本改变。在此情况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尚无足够实力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更不可能是眼下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

  孔子说过,“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在美国国内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储蓄率持续下降,经常项目长期恶化,是美国自身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被人们广泛诟病的就是全社会超前消费的习惯、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市场监管的缺失。

  美国不正视其自身问题,一再试图混淆问题实质,或者拉拢一些发达国家,以西方共同把持国际金融话语权为诱饵,换取欧盟等国同意在本次G20峰会上,探讨所谓的世界经济失衡问题,实际上是形成发达国家整体对新兴经济体的某方面的攻守同盟。对此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需要擦亮眼睛。

  本报评论员/李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