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个税起征点该怎么调

2011年03月04日 11:22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就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确定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

  “这是个大好事啊。”在代表住地,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高兴地说。巧合的是,此次参会,他就带来了一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建议。

  常德传说,个税在我国税收中的比例不足7%,属于次要税种。就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目的是以调控收入差距为主,社会目标要大于财政目标。目前,我国所征收个税的60%多来自工资薪金所得,20%至30%来自个体户生产经营和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对个税缴纳贡献最大的,仍是工薪阶层。这说明目前的征收办法没有很好地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他举例分析,2010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达到25396元,也就是说,按照目前2000元/月的起征点计算,青岛一半以上的工薪阶层已具备缴纳条件,其调控收入差距的意义不大。“而且,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现‘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5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收入要倍增,缴纳基数和标准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个税起征点该怎么调?常德传给出了他的建议:调整工资薪金收入级次和税率,降低工薪阶层税负。建议第一级次为3000元以内(含3000元),税率为3%,第二级次为3000-8000元(含8000元),税率为5%。

  将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的建议得到广泛赞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提高到3000元比较合适,从全国综合情况看,各地平均工资水平基本都还达不到3000元。而曾在微博上广泛征集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则建议将起征点确定为5000元,他表示这是集合了众多网友实际生活案例提出的。

  “不管起征点调整为3000元还是5000元或者其他,这都意味着工薪阶层作为中国个税纳税大户的现状有望改善。”常德传说,工薪阶层作为个税缴纳主体,其收入以用于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提高缴纳基数等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古贝春有限集团公司董事长周晓峰说,个税调整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不大,但却有助提高千千万万的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逐步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现状。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还将对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进行调整。对此郑新立说,个体户所得税过重是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可使中低收入者得到更大实惠,也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具体的调整中,要在提高基数的同时对不同区域区别对待。我国目前各区域发展不均衡,不适于全国统一一个征收级次。建议由国家确定征收个税起征点区间,由省级政府制定各自的具体标准,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常德传建议。

  “需要调整的还有征税的架构体系,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纳税。”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青岛分所主管合伙人张国俊说,随着社会收入的多元化,家庭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个税不能再单纯考虑薪金收入,必须考虑家庭负担问题。“建议个税以家庭为单位,把供养人口和他们的教育、保险、贷款利息、社会慈善捐款都抵扣之后再缴税。”张国俊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办法:“美国的个税是以家庭为单位来支付的。比如说你挣10万块钱,一个孩子可以扣除2万,两个孩子可以扣除4万。如果太太不工作,在家里照顾孩子,也可以扣除,扣除之后再征税,这才有利于社会收入均衡。”

  周晓峰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这一举措,意味着以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为重要内容的个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可以说,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获国务院原则通过,是我国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环节,吹响了‘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的号角,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