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近万亿投资为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2011年03月06日 11: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表:我国“十二五”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新华社发

  在连续7年增产之后,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一如既往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这些投入将为亿万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报告提出,今年将加大“三农”投入,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由于“三农”的投入持续大幅度增加,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能让更多农民从种粮中得到实惠,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保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樊市林业局局长周建元认为,农民积极性不高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健全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标准等政策,针对性非常强,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已超过500亿公斤,其中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达77%以上。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亮点之一,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

  “对防灾减灾的重视怎样都不为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告诉记者,保险对解决“三农”问题大有作为。通过保险机制,可确保农民在受灾后得到充分救助和足够的再生产启动资金。

  “要从农民最急需保障的领域入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吴焰委员说。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投入是关键。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0%。

  报告提出,今年将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调研员陈春平说:“国家对‘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春节期间,我回农村老家过节,发现村民不仅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自来水,不少家庭还拥有小轿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惠及农村民生的举措,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

  “随着国家涉农投入的增加,农村交通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不断提高。这些惠农强农措施让我切身感受到日子越过越好,对以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陈春平代表说。(记者张辛欣、李延霞、沈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