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厉以宁:CPI控制目标4%可实现(2)

2011年03月07日 16:2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旁听” 前日,广东团,几位记者坐在地上听会。虽然疲惫,但仍坚守岗位。本报记者 韩萌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提案2 “必要时干预关键商品价格”

  九三学社: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自2003年以来一直宽松。超量货币抬高了土地和房产等价格,令城市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上涨,驱动人工成本上涨,拉高了农产品流动成本。“通胀中农产品涨幅较大,水、电、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住宅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居民收入增长乏力,造成‘什么东西都在涨价’的直观感受。”

  提案建议,进一步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改革,继续警惕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对于商品价格的调节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必要时对关键性商品进行政策干预,制定长期经济战略规划,规范地方投资行为,防止过度投资推高通胀水平等。

  综述

  治通胀 央行一年“出手”11次

  从大蒜、苹果等热炒品种,到蔬菜、粮食、食用油,物价水平自去年下半年起全面连续上涨,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举措也接连出台,共同防治物价上涨。

  去年10月20日起,在2008年连续五次降息以来,中国央行首次调整基准利率,为时隔34个月后的首次加息,也敲响了治通胀的钟声。

  央行从2010年以来,已经先后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利率,逐渐收回应对金融危机以来的大量贷款。而由于全球流动性的过程,海外一些“热钱”、“游资”的流入,也对国内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推高国内产品的价格,阻击“热钱”也层层设限。

  必要时可实行价格干预

  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也称国十六条),从16个方面做出部署,表示必要时可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此后国务院17个部门建立了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也建立了相应机制,掀起防治通胀战役。

  粮食、肉类、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最受影响莫过于低收入者。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

  此外,去年以来,为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各地普遍提高了城乡低保、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每人每月10-80元不等的价格临时补贴。

  实行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查处力度也在加强。

  从3月1日开始,全国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和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实施为期两个月的价格大检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等各项收费的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农村水价、电价、燃气价格,以及医药、建材、农产品收购、农资等价格的收费。

  低收入补贴制度将完善

  “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针对低收入者,政府还将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花絮

  上海市长让秘书问市民菜价

  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韩正昨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物价对于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他问其他代表,谁知道上海市民买一只鸡多少钱,买一条鱼多少钱,很少去菜市场的代表们没有准确的答案。

  韩正透露,为了准确掌握物价情况,他让秘书每周单线联系几位市民,向他们了解蔬菜价格,了解的蔬菜种类大约有十种,谈到菜价,韩正脱口而出“上周上海的菠菜涨了5毛。”他直言,知道了这些,才能真正讨论物价问题,让秘书去了解蔬菜价格,这个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听到韩正说起物价数据信手拈来,代表们当场送他一个“民生市长”的称号。

  观点

  “需加大调控止住CPI势头”

  苏宁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前副行长、中国银联董事长

  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各方面都在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物价的上涨。一月份上涨4.9%,略高于去年12月份的4.6%,但低于11月份的5.1%。我估计因为春节因素,可能2月份的CPI数据比1月份还要低一点。

  但是目前这个阶段,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大。按照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四季度CPI的环比增长,实际上加起来是2个百分点,这个势头是比较猛的,所以希望加大调控的力度,要把这个势头止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