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观察:亦疏亦堵抑物价 中国构筑价格“防波堤”

2011年03月09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亦疏亦堵抑物价 中国构筑价格“防波堤”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稳定物价总水平”置于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之首,而结合同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正采取疏堵结合的思路,旨在构筑一种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长效机制。

  谈及“疏”,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是根本之策,其中,保障农产品的供给是疏导物价过快上涨压力的根本之根本。“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提出要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这一目标的推进,辅之以中国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的重视与投入,中国的农产品供给必将更上一台阶,这将给物价过快上涨以“釜底抽薪”之势。

  “疏”的另一招,便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自去年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来,取得了不错收效。“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相信此举会进一步巩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战果。

  在构筑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长效机制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堵”尤显重要。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等认为,“堵”住过多的货币流通量、使其回归到正常水平是关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明确提出,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环境。这一表述,无疑是从金融调控机制上对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长效机制进行的完善。

  除了“堵”过量的货币,还要“堵”住市场上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滋生的源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强调,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上述不法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

  最后,还要“堵”住物价过快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同样指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如能贯彻落实,将从机制层面给低收入群体撑开一把保护伞。

  “两会”期间,对于中国政府有能力完成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一本年度首要任务,代表委员们多表示乐观,他们认为中国能打赢这场“价格保卫战”的主要原因在于: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雄厚,主要工业品总体格局供大于求,货币工具运用仍有一定空间。

  而放眼整个“十二五”,尽管面临内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中国致力于构筑抑制物价过快上涨“防波堤”的努力在正确轨道上得以稳步推进。像其他许多政策一样,稳物价的背后是促民生,而民生工作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倾力而为的聚焦点,正如一位政协委员所说:“从来不要怀疑中国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诚意与决心。”

  有理由相信,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同时抓住以上两“疏”三“堵”这一关节点,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长效机制便一定会如愿建立。(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