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关注用工荒:普工荒的趋势化和民工断层

2011年03月17日 15: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3月17日电(记者 古其铮)2月25日,稍显寒冷的天气并没有使得浙江义乌人才市场显得冷清,五点左右人才市场门口仍旧聚集了为数不少的招工人员。

  尽管每年增加十余万外来人口,但是这仍旧满足不了义乌的用工需求。“从2002年开始,除了金融危机时候,义乌一直存在用工难的问题。”义乌市就业管理局局长黄允龙告诉记者。

  不仅是在义乌,浙江多地出现“用工荒”现象。尽管许多企业放宽条件、提高薪酬,仍有众多企业因“招工难”而开工不足。

  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全省11个地市求人倍率(一个反映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这个数值越高,代表用工缺口越大。)均大于1,其中杭州最高,为3.82,宁波为2.36,温州为1.61。

  浙江企业到江西招工遇冷

  2011年2月12日一早,浙江22家企业组团来到江西上饶玉山县,希望在年后为自己的企业招到员工,但尽管这些企业主动上门且提高了员工待遇,可大多数农民工却没有再出门打工的计划。一天下来这些企业却没有招到他们想要的员工。

  一名企业代表表示,年后浙江已经出现了用工荒,于是在当地职业介绍所的组织下,他们一些浙江企业组团主动出击,来到江西招工。即使待遇提高,福利变好,可仍旧没有招到人。

  据了解,这次浙江22家企业组团来江西,共准备了3000多个岗位,可一天下来,22家企业仅有148个岗位与农民工签订了意向合同。

  随着中西部产业崛起,现在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增量在30%以上,而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增量在减少。内地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差距的缩小,这一原因使得孔雀不再东南飞,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愈演愈烈。

  据悉,2010年,浙江纺织、轻工、建材等五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从发生民工荒的企业来看,基本都集中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获取利润,遭遇用工荒就在所难免。

  被认为是杭州用工情况风向标的杭州人力资源市场,今年春节后开门的一周时间内,共有1500家企业,推出了32000个岗位,总的人流量达到了7000人左右。但是,目前达成初步工作意向的只有2500人,缺口十分明显。

  普工荒的趋势化

  以小商品起家的义乌在用工方面所遭遇的尴尬清醒尤为明显。2月25日的义乌人才市场前,随处可见一些招聘信息,一些急着用工的中小企业老板就在这里“守株待兔”,寻找适合他们企业的工人。人才市场前停放着不少的车辆,有的车辆车身上甚至贴满了七八张招聘信息。

  一位前来招工的纺织厂招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缺少普工,厂里已经停掉了一条生产线,损失不少。今天他和同事在这里已经站了一整天,前来询问的人很多,但是却一个工人也没有找到。

  不认为义乌存在用工荒而是用工难的黄允龙告诉记者,准确地讲义乌所短缺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而是符合这座城市小商品经济发展的熟练工,在他看来,熟练工更符合普工的范畴。

  而市场短缺却不再局限于黄允龙所说的熟练工,记者在毗邻人劳局的人才市场门口看到,招聘保安、清洁工等信息随处可见。

  “普工荒”正困扰着这个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截至3月初,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仍有29000多个岗位未招到人。缺工的企业遍及鞋类、眼镜、打火机、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宾馆、酒店等服务行业,所缺普工中又以女工最为缺乏。

  在此前的2月中旬,杭州东方润园的一位身价上亿的业主向当地媒体投诉,称物业费要5块1,为什么小区内保安还这么少?而东方润园的回应视乎也很无奈,保安招不到。

  民工断层

  东方润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方面现在的保安都是80后、90后,已经不同于上一代的打工族,他们来到城市,更想找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家乡打工,虽然工资比杭州少了五六百元,但家乡生活成本低,而且更有亲切感,不用在外漂泊。

  经过这个兔年春节,东方润园原有的40多个保安,起码要流失六七个,在上班的保安,也有不少人人心不稳。民工的断层也成为了用工难的一个主要原因,60、70后抢活干,80、90后挑活干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随着用工需求不断增大,与以往不同,在目前的劳动主力军中,“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群体占比例越来越高,已逐渐成为主力。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新一代劳动者虽然多为上一辈农民工的子女,但其价值取向和父辈明显不同。例如,他们更看重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不愿意从事一些又脏又累又苦的工种;他们更看重生活质量,而非工资收入的高低,对辛苦加班有抵触情绪。

  农民工群体在经过20多年的市场培育后,开始理性地要求企业主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并改善恶劣的工作环境。而这一点在新生代的农民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黄允龙指出,80、90后农民工在价值取向上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也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们对工作的挑剔以及对工作的待遇有所取舍,这从侧面也是规范一些中小企业合理用工的动力。

  解决用工难主要靠市场调节

  黄允龙告诉记者,“政府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舆论宣传,像义乌市政府通过宣传和云南某县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今年正月初十,该县第一批270余人已经送至义乌,第二批第三批也随后到达,但是这些远不能解决用工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主要是依靠市场自身调节,政府是引导型、服务型的政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市场自身调节。”

  黄允龙认为企业经营者也应意识到转型升级是解决民工荒的根本办法。转型升级需要人才、资金、制度的全方位配套,企业应该改进设备和产品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取决于企业老板的思维要转型。如何留住农民工,特别是80、90后农民工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这也是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用工荒”对企业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民工工资待遇福利都在不断提高,合理、规范用工也应成为企业重视的问题。“‘用工荒’也有积极的一面,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规划合理用工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史晋川认为,企业用工不规范,一些劳动人员特别是底层劳动人员收入增长缓慢是造成当前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没有享受到基本的保障和福利,这体现在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因此史晋川认为,当前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提高全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是关系到如何解决用工荒的重要方面。(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