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陷"瘦肉精"危机 双汇"十八道检验几道能放心"

2011年03月21日 13:4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何号称“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的监管程序会出现这么大的漏洞,待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后才发现,针对“瘦肉精”的监管链条看似完备,但实际上隐患重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瘦肉精”的曝光让食品安全的问题再次搬上台面。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报道声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

  受各方面压力,河南官方3月19日称已经控制32名涉案嫌疑人员,其中28人受到处罚。与此同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监察、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瘦肉精”问题。目前,双汇产品已经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

  品牌前途未卜

  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目前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双汇公司已于3月16日停产整顿。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建有年屠宰160万头冷分割生猪屠宰生产线、年产3.3万吨低温肉制品生产线、2600吨冷库等。2010年,公司产值达15.8亿元,为附近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之一。

  针对双汇“瘦肉精”事件,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多条应急处置措施,以严防“瘦肉精”猪肉及猪肉制成品流入市场。据了解,济源双汇公司已于3月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

  打着“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的广告语,却检测出“瘦肉精”,双汇发展的“弥天大谎”让消费者很气愤,在资本市场也招来用脚投票。“3·15”当天,双汇发展以跌停收场,市值蒸发12个亿。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表示,“此事件短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还要看农业部的调查结果。”

  检验监管缺失

  为何号称“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的监管程序会出现这么大的漏洞,待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后才发现,针对“瘦肉精”的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但实际上隐患重重。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十八道检验”一事,双汇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程序确实都有,但只是就企业内部加工环节而言。而据记者调查了解,恰恰是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以“抽查”取代“普查”,才导致了有害猪畅通无阻。

  据了解,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在养殖业使用“瘦肉精”。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承认,尽管上述链条看似完备,但是监管仍然存在漏洞。据他介绍,针对“瘦肉精”问题,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以济源市为例,主要依靠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执行。至于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依靠企业自检。

  济源双汇公司原总经理曹连友介绍,“企业自检是通过化验生猪尿样,进行定性分析。一直以来,公司执行的都是集团标准,即按照千分之4.5的比例抽检。”

  前来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6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危机延至行业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成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出台。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重点关注食品安全这个话题。如今,人们把“瘦肉精”与当年的“三聚氰胺”联系在一起。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国内乳制品行业陷入困境,此时发生的“瘦肉精”问题会不会像三聚氰胺“震裂”国内的猪肉市场,引发行业信任危机?

  长江证券分析师乔洋表示,食品安全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此次突发事件与之前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都是为了获取利益而发生的,但是,两者的受害群体不对等,因此受影响也不相同。

  “从行业打击来看,由于我国传统肉类消费习惯63%来自猪肉。因此,对肉类加工企业来讲,只要找到合适的供应源就可以了,因此,‘瘦肉精’事件对行业的影响远没有三聚氰胺大。”乔洋表示。

  马闯也表示,“双汇‘瘦肉精’事件会延伸到整个行业,主要是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2009年猪流感的爆发,使整个猪肉行业经历了近4个月低迷,现在担心的就是这个事件会引起同样的连锁反应。马闯表示,经过了近30年的努力,通过育种、饲养等技术手段,生猪的脂肪大大降低,已能把肥膘控制在2厘米之内了。“而瘦肉精事件很有可能会抹杀掉整个行业多年的努力,尤其是问题出在双汇这样的知名大企业里,影响很坏。”他说。(《国际金融报》记者郭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