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京沪高铁启示:宽松监管给工程腐败以寻租空间

2011年03月24日 16:0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工程建设领域仍是腐败高发地”。在公众印象中,有一些重大工程,经严格审计,便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近“中招”的是京沪高铁。

  根据审计署昨天发布京沪高铁审计报告,京沪高铁建设中出现了招投标不合规、虚开或伪造发票入账、资金和财务管理不严格、执行制度不到位等问题,个别单位个人挪用1.87亿元,涉嫌违法违纪,16家单位虚开伪造发票,涉及3.24亿元。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监管相比,对京沪高铁这样的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更复杂也更具难度。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韩保江指出,高铁这样包含了多种高科技的项目,涉及诸多高科技的设备的引进与安装,这些知识监管人员都未必了解,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监管的难度。如果缺乏专业的审计队伍,即便其中有“猫腻”,也不容易发现。

  不过,这并不能作为京沪高铁被工程腐败击中的托辞。招投标违规、使用虚开冒名伪造发票、还未干活就先付工程款,这些违规行为并不具备什么技术含量,为什么也没有杜绝呢?事实上,诸如此类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投入资金数额巨大,资金使用安全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因此在监管制度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从工程招投标,到工程监理、工程验收,各个环节的建章立制工作都早已开展。

  问题出在哪儿?一方面,这些本该发挥作用的规章制度在执行时被打了折扣,导致监管力度不够,为工程腐败留下了寻租空间;另一方面,对审计出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的问责不够“给力”。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审计往往只停留在了“发现问题”的阶段。

  比如,京沪高铁建设中招投标不合规和虚假发票入账问题在以往审计中均有发现,其中招投标问题涉及资金近50亿。但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也未见铁道部门、纪检部门和司法部门及时介入。每一次审计后都能听到有关方面整改的消息,整改让人宽慰,可遗憾的是,公众往往只能听到“整体整改”的信息,至于其中相关责任人的具体问责信息,往往无从得知。对于最新审计出的问题,审计署表示已将涉嫌违法违纪的问题分别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但是否会跟以往一样“没有下文”,一切尚未可知。

  京沪高铁审计风暴给我们的警示或许在于,要防治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乱象,就必须让监管体系和问责机制发挥更为行之有效的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点,远非审计署一个部门所能完成,它有赖于纪检、司法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进一步激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只有在这些方面做足功夫,工程腐败才无可遁形。(陈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