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发改委副主任:新兴产业要成为经济支柱先导(2)

2011年03月31日 11: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强化科技创新市场拉动

  记者: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张晓强:要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因此,针对我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够和创新能力弱、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存在种种障碍、财税金融投资政策激励不足、国际合作渠道不畅、低水平投资建设趋势加大等问题,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落实各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切实加强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二是强化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在物联网、节能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等领域,支持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将需求的潜力转化为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拓宽方式、提高效益,推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四是加大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五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形成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和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的机制,健全资本市场和融资体系,完善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建立“三网融合”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等。

  本报记者 刘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