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杭州民营养老机构遭遇成长困局

2011年04月02日 09:54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边是“一床难求” 一边是“入不敷出”

  杭州民营养老机构遭遇成长困局

  □本报记者 徐秀雰 文/摄

  “整个项目先后投了3.5个亿,到目前为止只收回了一半。”

  76岁的徐爱光是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目前杭州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机构“金色年华”的创始人。一头银发的她面色红润,有着比年轻人更旺盛的精力。徐爱光说,50年内将有一万多老人在他们建设的养老公寓中度过余生,这是她在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退休后一直以来的梦想。

  68岁那年,一直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徐爱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终于有了做这样一个项目的机会,8年后的今天项目的一期已经顺利运转三年,她却感到了困惑。“先后投入的3.5亿元,除了居家式公寓收回一半投资外,基本入不敷出。看到老人们住在里边很快乐,我特别有成就感,但另一方面没法向投资人交代。即使他们的出发点并不为了赚钱,可也不希望一直往里亏本呀。”

  “目前浙江省大约有近20多个民办的养老机构,但经营状况都不乐观。”浙江省民政厅慈善促进处处长黄元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养老机构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的问题。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是政府出资建设,但需求量远远超过现有的供给,“往往出现的是郊区空床多,市中心却一床难求的局面。”

  老龄社会

  催热养老市场

  高大妈今年70岁,目前住在杭州的紫阳养老公寓,她告诉记者杭州的养老机构她一共住过三个,第一个住了一段时间后倒闭了,第二个在近江住了两个月觉得不满意,于是又搬到了鼓楼附近的紫阳养老公寓。“这里设施不错,护工也很专业,楼下还有医务室,我住在这里很放心。”在紫阳养老公寓采访时,记者发现,这里的每间房间等同于普通宾馆的标准间,除了食堂、监护室、活动室和放映室,还配备了社区医务所,设施很完善。

  高大妈有三个儿子,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母亲住进养老院,“我的房子在拆迁,住到儿子家我不愿意,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不想他们抽身来照顾我,在这里我更加安心。”

  和高大妈不同的是,住在楼下的姚大妈则有宽敞的大房子,退休后的保障收入也不低,“在家太寂寞了,儿女在外地。”姚大妈选择进入养老公寓的原因除了有人照顾外,还是希望有人陪伴和聊天。入住养老机构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归属也是老年新生活的开始。

  目前浙江有多少老人?“去年的数字是789万。”浙江省民政厅处长黄元龙告诉记者。以65岁以上老人占7%以上为老龄社会的标准,2000年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浙江省则早在1987年提早13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去年浙江老年人的比例是16.6%,比全国高4至5个百分点。可以说老龄化形势已经很严峻了。”

  “一张床位一个老年人住进去,短则10几年,长则30年。而老年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黄元龙说,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是可以预见的。“我算了算如果有7万老人有这个需求,市场是很庞大的。”严先生在外省做房地产开发,最近他有打算回到浙江投资建设老年公寓。“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不做?”

  火爆市场背后的艰难生存

  但事实上,即便是“一床难求”的养老市场,很多养老公寓并不乐观,记者了解到由唯康出资建设的唯康老人养生文化公寓(紫阳公寓)一张床位收费是1300元左右,老人根据需要支付伙食费和护理费用。紫阳公寓共五层楼,一共100张床位,目前入住率基本高于80%,床位需求也越来越紧俏,但运营成本依然高于床位收入。

  “2009年开始投入运营,房子是向政府租赁,25万元一年,投资300万元改建房屋,但现在每年基本亏损30万元左右。”江龙仙院长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和每一个老人打招呼,嘘寒问暖。她给记者算了算,一张床位平均投资是3万元,运营成本每年90万元左右,而一年的收入最多在60万元上下。加上政府每年500元每张床位的补贴也远远不够维持收支平衡。

  江龙仙今年才29岁,在新加坡学过老年护理专业的她,可谓是目前极缺的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按照1:3的护工配比,100个床位至少需要33个护工,“但护工很难招,上个月招了3个,现在已经走了两个。”江龙仙说。

  出于兴趣,虽然只能拿到在医院上班时的一半收入,她仍然选择坚守在这家养老院。但令她最头疼的是,护工的流失率很高。“如果从医院招专业的人才,他们都不愿意来,即使收入一样,但在医院的从医资历就会中断。如果招非专业的护工,就要花精力和费用去做培训,这是一项大工程。”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两全

  “早上起来有方便的场地锻炼,然后去食堂吃早饭,上午去老年大学上课学习,下午午睡后做一些社会公益性工作,晚上上网看看新闻和国外的家人聊聊天。”徐爱光老人一脸陶醉地向记者描述了她心目中理想的老年生活。

  “下午四五点的太阳是金色的,而这是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她说,这也是他们将老年公寓叫做“金色年华”的原因。建成的“金色年华”一期有床位1078张,已经基本住满,平均年龄78岁,收费比公办的养老机构略高,其中养生公寓的床位费每人每月2000多元。

  但建设8年后,徐爱光看到的是两个极端,一方面社会效益非常好,入住的老人满意度达到96%,“金色年华”成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放心养老机构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养老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另一方面经济效益极差,我最大的困惑是怎么向投资人还掉这笔钱。”徐爱光的项目在受到社会各界称赞与认同的同时,她还是忧心忡忡,“我希望这个项目能一直运转下去,但是目前这种经济状况是很难坚持的呀。”

  政府的养老补助政策不断出台,养老体系也逐渐完善。但这些还是解决不了徐爱光的困惑。她透露,现在民营养老机构也有了床位补贴,但是由于她的项目起步更早,还享受不到政府刚出台的床位补贴政策。

  “未富先老”是养老困局主因

  “民办养老机构应该鼓励,这是为政府的养老工作分忧。”对于目前民营养老机构的困局,黄元龙认为,“未富先老”是根本原因。“在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早就超过3000美元,在中国还不到1000美元,中国人还没有富起来就先老了。”

  “现有的民营养老机构,基本属于公益性质,不存在盈利。比如温州的红景天养老公寓,是企业家自己家人有这样的需求,干脆做了一个养老机构。如果收费高,老年人没有这个消费能力。”黄元龙认为,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就应该有慈善的心态。

  “目前来看,办民营的养老机构还有很多制约的,如果注册为盈利机构,是没有政策扶持的。但现在也有一些打着养老旗号的房地产项目悄然兴起,如果以赚老年人的钱为目的的养老机构不可取,也不合理。”

  “除了建立更完善的养老补贴制度,还要建立科学的养老布局。”黄元龙认为,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时间,目前他正在着手一项调查工作,“现在每个区有多少老人,男女比例如何,有多少养老需求,这些需求是什么?先把市场需求搞清楚,再规划养老机构的分布。”

  “除了大约1%的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和五保老人由国家集中供养外,未来浙江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流,大约占到85%的比例,这是符合国情的。”黄元龙介绍,居家养老并不是在家自己解决,而是提供配套的社区养老服务,设立服务站,提供包括家政服务、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等服务。

  另一方面,他透露,浙江的机构养老服务未来将会建立行业标准。“提供伙食、医疗护理等基本服务项目要有标准,而增加学英语这样的服务属于选择性服务项目,也应该有标准,给这些机构划分星级,收费也可以相应区分。”

  ●记者手记

  养老

  也是慈善

  “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家庭结构是4:2:1形式,也许目前处于中间一代的人并没察觉到任何压力,但是10年20年后,上面的一代人集体步入65岁,这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

  徐爱光在思考我国未来养老困局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这一代老人如果特别长寿的话,将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她说:“从人口学角度来讲,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就结束了,进入了人口亏损期。到那时浙江恐怕有1/3是老年人啊,社会会怎么样呢?”

  在紫阳养老公寓中,记者看到老人们满足和安详的表情时,感到这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人们年轻时,总是会比较少地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态。

  关于慈善的话题,已讨论得很多,人们往往关心投入慈善的钱是不是用到了实处。但实际上,养老需要社会关爱和非功利性的心态去对待,这是一份更为实际的慈善事业,却容易成为盲点。为这些养老机构建立基金会,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而陈光标们的“暴力慈善”,是不是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进入这些看得到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