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恐慌猛于核辐射:菠菜遭殃 海带跟着受伤

2011年04月13日 07:5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恐慌猛于核辐射:菠菜遭殃 海带跟着受伤
4月7日,在日本福岛县,警察全副武装寻找失踪者
北京菜贩打出菠菜“无污染”提示牌吸引顾客 袁文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几乎只是一条电视新闻的时间,菠菜就进入了一场噩梦。

  一位“自从核泄漏后每天都看新闻”的广州大妈,很笃定地相信,菠菜已经成了“毒物”。她不仅不会购买,“甚至连出售菠菜的菜摊也不会靠近”。相比之下,一个25岁的北京男人却紧张极了。他在前一天晚上刚刚吃了碟果仁菠菜,眼下“感觉嗓子很不舒服,莫非放射性物质已经引发甲状腺瘤”?

  从日本大地震中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在中国有关核辐射的传言就从来没有消停过。4月6日,一则来自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权威发布的消息称,“从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区抽检的菠菜表面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

  很多人完全忽略了这个检测结果后紧跟着的一句,“其含量仅相当于《国家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水平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有人下定决心“半年都不碰叶子菜”。也有人热情洋溢地鼓励大家,“不要产生恐慌,碘-131的半衰期是8.5天,我们绝对有信心渡过难关!”

  总之,在距离日本2000公里左右的中国,没完没了的坏消息吓坏了人们。这一次,恐怕就连卡通人物大力水手也没法拯救菠菜了。

  毫无疑问地说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并不高

  现在正是菠菜“最新鲜最嫩”的季节,可是这一捆捆绿油油的蔬菜还是沮丧地倒在菜摊上,没有太多人问津。

  事实上,就在4月9日的傍晚,在占据了很多家庭晚间时段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上,身穿白色套装的主播李瑞英用几乎没有情绪起伏的声音告诉观众,被检测出具有极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蔬菜“不会危害公众健康”。

  来自无锡一家菜市场的负责人也一本正经地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一次性吃2吨以上这样的菠菜,才相当于一次胸透的辐射量”。

  这些权威发布,似乎并没引起太大作用。菠菜的远亲海带也跟着倒霉,一个天津女孩强调,“海带是含碘量最高的食物了……更不能吃了啊。”

  在网络上,台湾政界人士邱毅发布的一条微博也被疯狂转发。这位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声称,“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日本食物中的辐射污染确实很严重,包含方便面、苹果、奶品,以及有名的北海道帝王蟹、鲑鱼卵、星鳗等。我建议大家最近少吃或不吃日本食品,以免对健康造成伤害。”

  不久,科普作家方舟子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辟谣:“世界卫生组织说过日本某些地方的食物受到了核污染,但是没有说到这些食物。架上的方便面都是以前生产的,更不可能受到污染。”

  可大家似乎总是更愿意相信坏消息。在对方舟子的这条微博的回复中,人们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难以置信,“架上的方便面都是以前生产的,更不可能受到污染?要是薄薄的塑料袋就能抵挡辐射那就太好了。”

  这一切,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李大光看来,都“毫无疑问地说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并不高”。这位最早将“公众理解科学”和“公民科学素质”两个概念引入中国的教授,曾经多次主持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在福岛核电厂事件中,李大光相信,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就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恐慌。但根据2006年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学指标》,在物理知识方面,我国得分“比所有国家都低”。《科学和工程学指标》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两年出版一次的报告,用以评估全球科学和工程学界的规模、质量和活力,其中还包括对各国科学素养的评估。

  “电子是否比原子小”是一道最基本的物理题,也是令李大光记忆最深的一道。中国的受访者中,只有22%的人回答正确,远远低于美国、欧盟32国、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而另外一道题,“所有的辐射是否都是人为造成”,中国的正确率为40%,欧盟为59%,美国为70%。这个教授不由得苦笑着说:“低了这么多,也挺吓人的。”

  人们并不是有意造谣。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粗浅的知识进行猜测,结果就发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谣言

  按照李大光的说法,“非正规教育中缺乏科学教育”的苦果在这次核辐射恐慌中完全暴露了。

  农贸市场里,被打入冷宫的不只是菠菜。莴笋叶、莙荙等叶菜也跟着遭殃,这些被检测出极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蔬菜,统统成了危险品。观众们开始担心动画片里以菠菜为主食的大力水手,不过也有人心生羡慕,“别忘了,大力水手囤积的可都是核辐射以前生产的罐头菠菜”。

  日本料理店更是急得团团转,尽管店员们会指着厚厚的三文鱼切片和鲜美的生蚝,声称这些美味分别来自挪威和中国大连。但一些谨慎的中国人还是决定不去光顾。在日本料理流行的香港,据说今次将有1/4的店铺倒闭关门。

  似乎只有一样食品在恐慌面前占了便宜。3月中旬,“食用碘盐可防止受核辐射”的消息在电话、短信和微博之间来回穿梭。中国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运动”,这场闹剧甚至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

  就连李大光的MSN上,一位刚刚成功抢盐归来的教授也劝说他,“赶紧去抢吧。”他当然不相信这一切,可因为担心“万一都被抢光了,过两天可怎么做饭”,于是也被“胁迫着恐慌了一次”。不过,因为他下手太慢,门口的两家超市盐早就脱销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