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商务部救助蔬菜“卖难” 专家:不能仅强调农超对接

2011年04月27日 17: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多个地区的蔬菜遭遇了销售难,商务部再次发出紧急部署,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开出紧急救助,给蔬菜找销路,主要包括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召开产销对接会,直接采购“卖难”的蔬菜,建立主要“卖难”品种的交易量、批发价格、日监测制度,及时组织农业合作社和种植户通过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发布蔬菜销路不畅的信息。 

  与菜价狂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民并没有感觉到买菜的价格便宜了,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这两个极端形成了很现实的难题。针对这一话题,《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知名财经评论人马光远。

  主持人:商务部这次行动显然是一个临时性的干预措施,根据您的观察,这次对于目前遭遇卖菜难的这样一些蔬菜来说,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马光远:肯定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通过目前这种国家层面的疏导,比如减少各个流通环节的流通成本,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我想有一部分因为信息不畅通、中间流通环节过大等一系列人为因素导致的现象可以消除。这个现象消除以后有一部分菜还是可以卖出去的,所以我认为这种临时性举措的必要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主持人:就像您前面提到的中间环节过多会导致菜价的上涨,这次商务部的部署有意通过一些措施,比如要求超市直接采购“卖难”蔬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超对接,其实这个想法很好,能够省去流通的环节,这个想法一直鼓励了很多年,但是为什么一直就解决不了,您认为推行起来最根本的障碍在哪?

  马光远:每次在推行所谓的农超对接的时候,我们总把它作为一个临时性的举措,并没有说把它发展成一个专业化的未来方向。比如我们现在看到菜价有时候是暴涨,有时候是暴跌,真正原因何在?第一,对于生产来讲都是小规模生产,它本身没有议价权;第二,对于运输来讲,虽然现在把责任归到流通环节,其实流通环节本身也有自己的苦处,苦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的整个物流运输也是小规模的,也是小打小闹的,也没有形成一个规模生产,如果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集团化的、大型的这种生产或者是运输组织的话,它的成本是不可能降的。农民没有议价权的情况下,事实上运输企业也没有议价权,这两个没有议价权的结合最终导致了一个很高的菜价。

  所以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各个环节努力,而不能简单的说农超对接、农超对接。对接以后,超市意味着要组织自己的运输企业,这个成本不可能马上降。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渠道方向是专业化的方向,我们要做大做强物流企业,这样对各个环节比如高速费的成本,罚款的成本等等,把这些降下来,我认为可以。但要说简单的搞对接的话很难对接,谁跟谁对接到现在也没有清楚。

  主持人:说到物流成本比较高,我们也观察到去年发改委就要求收费公路给农产品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这么多的绿色通道怎么就不灵了呢?您怎么分析?

  马光远:大家可能有的时候不去算一个账。比如一个运输车辆,从山东拉一车蔬菜到北京,这是一趟的,但是跑回去的时候是空的,如果他跑回去是空的话没人给他绿色通道,也就是说现在的绿色通道是一个半绿色通道。去的时候可能绿色,但是来的时候一分钱也不少,而且是空回去的。所以为什么讲我们的运输企业需要做大做强,因为它做大做强以后,从山东到北京的时候是满的,它从北京到山东去的时候也可能是满的。这样的话,整个运输成本就降下去了。所以重视成本的时候其实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也是非常复杂的,也需要做很多层面长效制度性的努力,而不是简单的这块收费高了,那块收费怎么样,降低就可以了,没有那么简单。

  主持人:所以好的措施也应该把它做细,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说到目前的这个蔬菜难题还有这样一个观点,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产销不能对接,如果蔬菜种植也能够工厂化或者是庄园式的生产,情况可能就会比较好,您认为目前这个推行起来容易吗?

  马光远: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也就是说整个农业生产本身要真的现代化,要真的有议价权,要真的把实惠归于生产、归于农户的话,未来这种大规模的庄园式生产是必不可少的。未来有相当一部分的蔬菜生产应该是采取这么一种模式,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目前就我们现在整个农业生产的情况来讲,要把一个一个农户弄到一块儿,连接到一块儿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恐怕还需要很多层面制度创新才能够实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