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收购到零售价格翻6倍多 "最后一公里"菜价骤升

2011年05月04日 13:1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财经早报》报道,菜农以每斤0.2元的亏本价卖出的西葫芦,到了消费者“菜篮子”里变成了1.5元,价格涨了6倍多。针对“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并存的现象,记者从4月27日凌晨起连续36小时,一路追踪了山东寿光西葫芦从收购、运输、批发直至零售的全过程。在西葫芦价格不断“变身”的过程中,散户菜农议价能力低下,人工、油费等成本传导对蔬菜价格影响比较大,零售商“最后一公里”提价幅度过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0.2元贱卖:菜农基本没有议价权

  27号6点左右,货主张俊山在以2毛钱1斤的价格,收够了4700斤西葫芦。一位叫邵建新的村民,刚卖了655斤西葫芦,收获131元。他抖着手中寥寥几张票子,算账给记者听:他家里有两个大棚,总产大概6万多斤。往年此时,西葫芦价格能达到5、6毛钱1斤。今年,西葫芦价格低,而种植成本却比往年更高:每个大棚的种子、化肥、棚顶塑料膜等投入共计7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人工费。而且越往后,西葫芦价格估计还会走低,算起总账肯定亏本。

  记者了解到,盲目扩产是此次西葫芦价格下降的首要原因,而议价能力低下直接导致菜农亏本。散户没有抱成团对抗买家,造成了目前“买方市场”的局面。菜农缺乏市场信息,也给买家随意压价提供了可乘之机。加之西葫芦产业链条太短,菜农无力建冷藏库贮菜,蔬菜不采摘会烂在地里,也造成菜农不能持货待价而沽。

  0.2元到0.6元:成本传导效应成主要推手

  在此次调研中记者发现,蔬菜价格的“成本账”越来越复杂,“价格推手”不断增多,一级批发商的利润空间并不高。

  27号12点,这车刚收来的蔬菜回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仓库。张俊山准备发往北京的这车蔬菜共5万8421斤,西葫芦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通过这车货当天的账本,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车货成本共1.5万元左右。其中包装成本比重最大,达到7037元,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50%左右,尤其是纸箱涨得更多,几乎翻倍;雇工成本共计1170元,比去年涨了近300元;运输成本48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900元;其他杂费为980元。

  27号下午2点,记者与运菜大卡车一同启程,向北京进发。当晚11点,抵达新发地北门,行程480公里。

  卡车进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场费是每车800元。此时,张俊山在新发地的合伙人任立国与雇来的7名工人,负责卸货和批发蔬菜。任立国感慨:“工人工资增幅太大,以前每人每天六七十元都有人干,如今一天100元还是靠长期关系维持。”

  经过买家的讨价还价,这批西葫芦批发价一般为6毛钱1斤。张俊山说,平摊来算,菜运到新发地,每斤菜平均加价三毛左右批发。

  记者了解到,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上涨传导到农村,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也直接作用于蔬菜流通环节。尽管在源头上蔬菜价格有所下跌,但是人工费、油价等成本却在上涨,并且带有一定的“不可逆性”,成为在流通环节推高蔬菜价格的主要因素。

  0.6元到1.5元:“最后一公里”菜价骤然抬高

  在新发地批发这批西葫芦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北京市主城区的蔬菜零售商,二是房山区、门头沟区、怀柔区等郊区市场的二级批发商。

  记者一路追踪发现,从北京新发地发出的蔬菜到零售环节,运输费用并不高,但是蔬菜价格却翻了一番。位于西城区的椿树园菜市场,距离新发地18公里,但是从新发地批发6毛钱1斤的西葫芦,拉到椿树园菜市场就卖到了1块5一斤。此外,通过二级批发商转运到城郊超市的西葫芦,价格也达到了1块2一斤。

  一位在椿树园菜市场卖菜的零售商也算了一笔账:第一,他们每个月要缴纳800元的摊位费,200元的水、电费;第二,每天销售的量少,品种多,批发蔬菜时,批发10斤和100斤当然不是一个价,他们批发的蔬菜仅仅相当于二级批发价;第三,从新发地到椿树园菜市场虽然说只有18公里左右,但是雇一辆面包车拉到这里至少也得200元的运费;第四,批来的蔬菜除去损耗,还有卖不完烂掉的。而这四项费用自然要摊到蔬菜价格上。

  记者了解到,零售商的利益诉求增强,也是抬高菜价的一大因素。一位摊主介绍,他每天销售大约900元的蔬菜,不算他和妻子的生活成本,扣除批发、摊位费、运费等成本后,每天的毛利大约300元。他说,菜贩不管大小都得起早贪黑,养着一家老小,租房子过日子成本又高,一天不挣两三百块钱谁愿意干?

  此外,社区菜市场分布不均匀,也是零售商可以随意定价的一个原因。销售这批西葫芦的西绒线胡同社区菜市场,在周边区域内独此一家,而且全部摊位被一家零售商承包。居民们如果去其他市场买菜,即便去距离最近的西沿河市场,也需要乘坐3站公交车才能到。在“垄断”之下,菜价高低全由这家零售商说了算。

  不少前来买菜的市民说,社区里就这一个菜市场,即便菜价再高大伙也得买,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菜价“最后一公里”的监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