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直接挂钩 数字脱节难如实

2011年05月09日 16: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冷冰冰的数字原本不会吸引更多人关注,而一旦它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直接挂钩,而又与普遍常识和真实感受相背离时,引发各种关注甚至争议,就会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

  最近让人们不淡定的几个数字就是这样。当你背负着一个月几千元的房贷或房租,或者怎么算自己的工资都买不起房时,冷不丁听到一个数字,称按照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为111元。强烈的反差自然会引发种种质疑。

  当然,相关部门很快作出解释,为所有人普及了一堂“统计课”:首先,现行统计的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包括:水电燃料费,住房装潢支出,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租赁房租,取暖费,物业管理费,维修服务费等,不包括购建房支出和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其次,这是一个全国平均数,它综合了不同地区、不同城镇、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居住支出。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公众真正关心的不是这些专业的统计知识,而是统计方式和结果是否合理,能否真实反映每个人的生活感受,能否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能否作为制定关键政策的科学依据。

  比如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按照相关部门的解释,3000元个税免征额的计算依据就是上述国民经济核算结果,即2010年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3元/月,其中住房支出为111元。

  按照这样的计算结果,3000元的个税免征额的确可以涵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基本成本,也的确符合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则,然而,这些数据是否能真实反映城镇居民的住房开支?它们离公众的感受和期望又有多远?

  当统计数据无法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税收无法成为调节收入的有力工具时,这些数字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调整和改变就迫在眉睫。

  ——或许是出发点的调整,从更多地“取之于民”到“让利于民”;或许是统计方式的优化,通过调整统计口径来合理提高统计数据中的居住权重;或许是设计思路的改变,比如设计合理的税前扣除项、更彻底地改革沿用几十年的分类税制……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心这些数据,就是希望通过它们传递出信号,希望决策者能用更科学和“复杂”的机制,来保证人们生活得更简单;而不是用简单、一刀切的机制,让生活变得更复杂。(记者 舒静、金小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