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订单成烫手山芋 三大冲击波令出口企业措手不及

2011年05月10日 17: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订单成“烫手山芋” “三大冲击波”下企业转型升级需再提速

  新华网广州5月10日电(记者黄玫、王凯蕾)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众多出口企业却高兴不起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众多企业在承接订单的时候,显得格外“挑剔而犹豫”:只接短单不做长单,青睐中小规模的订单不愿做大订单,有些企业纵使采购商出高价也不愿多接订单……

  曾经抢手的订单,如今为何变成了“烫手山芋”?专家认为,我国企业正遭遇来自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加剧等因素的冲击,在“三大冲击波”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以及“中国价格”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我国企业亟须通过加速转型升级,增强产品附加值和议价能力,提高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

  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轮番上涨 “物价冲击波”令企业措手不及

  “香精、保湿剂、皂基等原材料的价格已经涨了20%,但是对外报价还不敢同比例提高,怕吓跑了采购商;招工不仅难而且成本越来越高,今年会再增加两条自动生产线,希望能缓解一下吧。”广西柳州两面针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涛告诉记者。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原料的涨幅都在20%-80%。来自广东省外经贸厅的数据显示,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95%的企业表示2011年的出口成本将会上升10%-20%。同时,接近45%的企业表示其利润将会下降,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3个百分点。

  莫涛告诉记者,目前两面针的对外报价提高了10%,但这个涨幅也仅只是处于保本水平。因为大幅提价的后果便是丧失出口竞争力,采购商会转而寻找替代供应商,将订单转移至其他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或地区。

  “说起来就觉得烦,企业面对沉重的成本压力,却没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没钱赚也要硬撑着市场份额,结果是现在见到订单高兴不了反而头疼。”莫涛说。

  面对“雪上加霜”的经营形势,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增加提高终端产品价格的底气。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说,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利润微薄的传统产业压力巨大,但我们必须积极面对。一吨蚕丝的价格去年还是20万元,今年5月已涨到40万元。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必然选择。丝绸集团的童装设计部门主动为客户提供上百种新款选择,从原来的“被动下单”转向“主动接单”,提高了产品议价能力。

  信贷审核趋紧 “融资冲击波”下企业呼吁减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很多企业不接大订单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先期垫支开展生产。随着流动性不断收紧,在贷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贷款对象的选择和审核也随之趋紧。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30%至50%,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已经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我们接单生产,就白给采购商和银行打工了。”广东力生纺织用品有限公司营销经理罗杰华说。

  有银行业内人士说,商业银行办理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项目时,所花费的固定成本相差不大,但收益立见高下。一般来说,运作成功一个大企业贷款项目所获取的收益可以抵得上做十几个、几十个小企业的收益,而大企业的融资风险总体上又低于中小企业,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表现不够积极。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呼吁,银行放贷操作中不要忽视小企业的诉求,建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应当“再贴近一些”。

  也有专家建议,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可以部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广开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本进行股权融资,充分依靠市场机制,为中小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建立完善的包括风险资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融资服务链。

  “汇兑冲击波”挤压利润空间 专家建议加速转型升级提升贸易话语权

  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举突破6.50整数关口,从4月6日到29日连续19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共升值574个基点,月涨幅达到0.88%。

  “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利润将减少5%,尽管我们对此早有预料,但短期如此大的涨幅还是出乎意料。”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黄友浓说。

  商务部财务司处长袁晓明此前表示,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

  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业内人士称,由于我国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议价能力,往往只能被动消化汇兑损失。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人民币升值是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长期挑战,企业只有通过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步伐,才能有效应对。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认为,企业在加速转型升级、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主动出击海外建立“中国渠道”是长期的战略选择。丝纺集团主动参与国际营销,大力开拓俄罗斯、东欧等新兴市场,积极承担广东商品“走出去”的龙头组织责任,目前已在俄罗斯建立广东商贸城,搭建了立足俄罗斯、辐射独联体和东盟的国际销售平台。

  2011年第一季度,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进出口总额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出口9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下一步,我们要将出口单打冠军的优势延伸到国内市场。2010年,丝纺集团销售收入为278亿元,居行业全国第一;但是内销仅20多亿元,不到销售收入的10%。从长远来看,内销市场的开拓需要进一步提速,目前我们已在全国开了230家直营网点,预计在‘十二五’期间,门店或专柜的数量达到1000家。”蔡高声说。 (记者黄玫 王凯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