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宗庆后欲成立慈善基金会 运行资金来自公司分红

2011年05月12日 03:0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宗庆后欲成立慈善基金会运行资金来自公司分红
昨日,家族慈善基金会交流会,内地首富宗庆后(前)与徐永光(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首富宗庆后欲成立慈善基金会

  运行资金来自旗下部分公司分红,王振耀称将加快中国富人财富向善历史性进程

  本报讯 昨日,中国内地首富、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宣布将要成立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中国公益慈善历史将又一次改写。

  近日,洛克菲勒家族的当代掌门人佩姬·洛克菲勒携全球家族公益协会成员访问中国,该协会由24个国家的76位政商家族领袖组成。昨日,在家族慈善基金会交流会上,访问团与中国商界、慈善界共同探讨家族基金会的发展。

  用产业分红做慈善基金会

  在交流会上,中国首富宗庆后携女儿宗馥莉出席,在代表中国企业家讲话时,宗庆后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将要建立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宗庆后慈善基金会。

  说到正酝酿中的慈善基金会,宗庆后笑着对坐在台下的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现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希望注册登记时给些方便。”

  宗庆后表示,基金会运行的资金将来自旗下部分公司的分红,“我有150家公司,到时我会指定一些公司,每年的分红定向投到基金会里,用以支持基金会的项目运行。”

  宗庆后反复用“造血”来形容自己的慈善理念,宗庆后表示不会用现金操作基金会,“现金是有限的,用完也就完了,要把产业放在慈善事业中,才能实现持续的造血功能。”

  用产业的红利做慈善基金会,一旦亏损是否会影响慈善项目的执行?对此,宗庆后自信地对记者说:“不可能,在我的手里绝不可能。”

  设想基金会将关注三方面

  宗庆后坐拥数百亿资产,他说,他的财富观是,当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是社会的财富。但对于裸捐,宗庆后态度坚硬地表示:“我不赞成。”

  宗庆后说,要让有能力创造财富的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富人的社会责任是帮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做慈善的最高境界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否则就是越救越穷,简单的输血远不如持续的造血作用持久。

  对于未来宗庆后慈善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宗庆后初步设想为三个方面。“诺贝尔奖一直没有中国人的份儿,我要鼓励国人在科研开发上创新,设立一个类似诺贝尔奖、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奖项。其次,教育和救助弱势群体也是我考虑的方向。”

  被视为财富向善的“信号”

  “非常激动”,王振耀说,中国首富成立慈善基金会,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将会有更多的富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加快中国富人财富向善的历史性进程。

  《2010年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全国有87.5万个千万富豪和5.5万个亿万富豪,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7.8%。其中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富豪平均年龄达到了50岁。

  此外,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平均为55岁到75岁,在未来5到10年内,全国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将面临企业传承问题。

  - 点评

  徐永光:

  家族基金会是财富最好归宿

  希望工程创始人、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徐永光认为,从财富积累到财富传承,由富一代到善二代、善百代,家族基金会无疑是富人财富的最佳归宿。

  徐永光说,与公司基金会相比,由家族财富投入而设立的基金会没有市场利益诉求,因此更加纯粹。即便家族基金会还持有公司股份,也已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家族基金会最可靠之处还在于,后人会把家族荣誉视为生命,把继承先人的光荣与梦想、追求卓越当作无尽的目标。此外,家族基金会的腐败率最低,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人性。

  目前,家族基金会在中国是起步阶段,日前,由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以父亲名字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被徐永光称为大陆第一家家族基金会。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徐永光说,这意味着,在最多25名理事中,可有8名是近亲属。

  - 背景

  美国基金会多为家族出资

  在美国10余万家基金会中,90%以上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其中大部分为家族基金会。

  《财富的归宿》的作者资中筠曾表示,美国渐进的改良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私人公益事业,基金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基金会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洛克菲勒基金会颇具代表,100年来,洛氏家族在教育、医学、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生态保护、文化艺术、经济发展和国际谅解领域做了很多好事,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贡献卓著。

  记者 底东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