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乳业企业经历大洗牌 高淘汰率远超业界预期(2)

2011年05月18日 07:0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君乐宝的永盛新工厂,车来车往,井然有序。200亩的土地上,一期厂房已经建成投产,日产能750吨,目前利用了一半左右;二期规划了250吨的日产能,目前尚是围墙里的一块空地,还没有破土动工。早在2006年,这一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单体酸奶车间就是君乐宝的目标。只不过,如今这一切已经属于蒙牛的版图。

  业内普遍认为,不管有没有这次被业内称为“清理门户”的大整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乳业整合中,大企业的胜利、小企业的惨淡已是无法改变的趋势。在河北这个三鹿倒下后的兵家必争之地,蒙牛、伊利迅速占领了市场空白。2010年底,蒙牛通过收购河北本土企业君乐宝乳业51%的股份,巩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与两大巨头的意气风发相比,承接了三鹿核心资产的三元,如今的窘迫日子早已不是秘密。据一位熟悉河北三元的人士透露,原先三鹿的奶粉销售能达到200吨/天,现今三元一个月的销售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数目。而在液态奶领域,三元在石家庄曾经短暂地红火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并未抵挡得过君乐宝以及伊利、蒙牛等企业的进攻。

  会猎河北之余,几大巨头这两年来在其他区域扩张的步伐也从未停止。如伊利股份2009年以来正式公告的投资计划就多达7起,其先后在内蒙、华北、东北、山东、宁夏、广东等地投资近27.8亿元用于扩产。

  随着大企业各地扩产进行得如火如荼,年销售额在10亿左右的区域企业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比如陕西的银桥、辽宁的辉山、江西的阳光、重庆的天友等,一旦蒙牛、伊利“草原双雄”在当地加大产能建设,他们未来的命运是突出重围、改变偏安一隅的境地,还是如同君乐宝那样被收购?

  在长期观察中国乳业的咨询业人士雷永军看来,乳业整合的下一步目标正是这些销售额在10个亿左右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品类优势在蒙牛、伊利的全品类竞争策略下很容易被淹没,低价策略难以保证再投入再发展的合理利润,在当地拥有渠道优势的企业也面临品牌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那些正处于影响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大型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区域性中型企业来讲,他们面临危机的时间更加迫近。2010年7月,伊利、蒙牛投资数亿元的液态奶新工厂先后在宁夏的吴忠、银川开工建设,而宁夏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夏进乳业最后的避风港。

  雷永军表示,只不过,大企业不会采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而是兵临城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一定以消灭对手的方式控制一个企业,而是择机以并购的方式完成。

  蒙牛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在中粮入股蒙牛之后,中粮擅长整合的特点也逐渐融入了蒙牛的血液,并购君乐宝即是经典一案。而蒙牛也有能力去完成一些并购。

  大企业 深层问题仍待求解

  中国乳业的最大风险在于市场参与者的投机意识。企业无论大小,如果仍以投机意识来经营的话,那么未来踩到地雷、重新归零并非没有可能

  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整合和此次清理大整顿,乳业竞争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乳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企业面前似乎是一片坦途,而中小企业则急需突围求存。

  未来乳业版图是否还会被改写?哪些因素正孕育着江湖格局的变数?

  在液态奶领域,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数业内人士均认为,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蒙牛、伊利所掌控的产业链资源,无论是奶源、生产能力,还是渠道资源,都是无可替代的,其他市场参与者已经很难挑战他们的先发优势。

  蒙牛方面也表示,经过此次的行业整顿,市场、资源、设备等软硬件将进一步向优势资源企业靠拢,这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大企业整合上游奶源基地公司,未来行业将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态势。蒙牛将继续推进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建设,寻求行业整合的有效模式。

  但在奶粉领域,尘埃并未落定,机会相对均等。

  在三鹿集团坍塌后的奶粉市场,外资迅速控制了绝大部分高端奶粉市场,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国内奶粉企业也是群雄并起,几经角力之后,分化出了几大阵营。

  第一阵营以伊利、贝因美为代表,这两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在40亿元上下;第二阵营则以圣元、雅士利、飞鹤等为代表,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而销售额在10亿以下的则属于第三阵营。

  雷永军分析说,不过与液态奶不同的是,这几大阵营间并非泾渭分明,国内奶粉企业中尚没有销售额过百亿并真正掌握定价权的公司,这也意味着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真正的整合还没有开始,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获得做大做强的机会。在他看来,奶粉领域整合的一场好戏或许会在一两年内开场。

  影响乳业格局的另一个因素则是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蒙牛、伊利、光明为代表的中国乳企已经有能力走出去实施并购与开拓市场,此前光明并购新西兰信联乳业的举动已经开了个头。未来如果哪家企业在海外并购上尤其对海外奶源的掌控上有更大突破,在中国乳业也将有更大的发言权。事实上,此前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就表示,未来的乳业格局仍有变数,盖棺定论为时尚早。

  事实上,三聚氰胺事件推倒了乳业质量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后接二连三的质量事件致使乳业成为众矢之的,即便是痛定思痛后的中国乳业,局部质量问题仍无法完全规避,而陷入危机的不仅仅是零散的小企业,也包括龙头企业。

  雷永军担心,乳业的最大风险仍然在于市场参与者的投机意识,企业无论大小,如果仍以投机意识来经营的话,那么未来踩到地雷、重新归零并非没有可能。

  记者 黄淑慧 河北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