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限塑令”实施三年尴尬 小作坊用垃圾加工塑料(2)

2011年05月31日 09:42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整个生产过程未经任何消毒处理

  正在转动的粉碎机旁边,一男子正往粉碎机中添加废旧编织袋,机器下端是打碎的塑料条,随着水管的冲击,在水槽中伴随着“黑色”污水(冲下的垃圾和灰尘)流向生产下端。水池里的黑水,直接流到路边的灌溉水渠。

  水槽的另一端,是过滤塑料条的大水池,有工人专门从水中捞塑料条条,穿着胶底鞋,把洗过的塑料条直接从水池中捞在地上,再从地上推向加工厂房。

  工人推塑料条的地面,泛着白沫,虽然经过淘洗,但还是有股熏臭味。

  整个流程可以看到,抽出来的是白花花的“净水”,但是,流过水槽后变成了有臭味的黑色污水。整个粉碎和冲洗的过程,并没有经过任何消毒处理。

  市场的食品袋或许就是这种颗粒做的

  问到价格时,老板娘走出库房请教“电焊男子”——真正的老板。

  此时,姓叶的“电焊男子”消除了戒心。被问起这些塑料颗粒都能生产成什么样的产品时,叶老板说,无论是白料还是混料,都能做各种塑料袋和食品袋,只是白料生产出的塑料袋颜色比较纯,是白色的,好卖,所以白料价格比混料贵。也就是说,只要从这里买回塑料颗粒,生产成啥产品,那是客户的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所谓的白料与混料的区别是,白料是用白色的废旧塑料编织袋生产的,混料是用其他废旧编织袋杂在一起生产的。“白料最低4350元一吨,混料最低4000元一吨,再低不卖了。”叶老板说,价格已降到了底线。

  闲聊时,叶老板说,他们附近小工厂生产的塑料颗粒,大部分都销往温州,都有固定的客户,还有一小部分销往了安徽省。

  这些作坊都是“黑”户

  记者问起工厂的账号,便于往账上打钱。叶老板说:“我们不是公司,没有账号,都是现款。”附近几家都一样,都没办证。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小型塑料颗粒厂都是家庭作坊经营,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无环保审批手续,也无任何污染处理设施。

  恶臭的沟渠两边是稻田。因水渠长年引不来水,当地农民只能抽地下水灌溉。

  “不知道人吃了对身体有害没有。”正在田边抽水灌溉的村民讲。

  回收料加工塑料袋很普遍

  在省科技厅专家组成员、郑州轻工业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副教授刘东亮看来,用回收料加工塑料袋在业内很普遍。

  “回收料也分三六九等。”刘东亮说,编织袋放时间长了颜色会变深,身价高不了。他参观的一些塑料袋生产企业,更多的是利用农村废弃的塑料大棚膜。经过降解的大棚膜,因颜色变暗,每吨只需四五千元。

  “和聚乙烯每吨1.2万元左右的价格相比,成本差别不言自明。”刘东亮说,国家只规定食品袋不能用回收料,对普通塑料袋没有规定。但大棚膜本身就含有稳定剂等多种添加剂,其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