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衡保增长与防通胀难度大 宏观政策或微调非松绑

2011年06月02日 09: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衡保增长与防通胀难度大宏观政策或微调非松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长江中下游的旱灾还没有结束,持续紧缩的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5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皆创阶段新低,再次确认经济处于阶段性回落通道。

  与此同时,为粮价肉价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仍然高烧不退。加之部分地区旱情及缺电令通胀预期复杂化。经济状况的复杂性让央行的决策越来越困难。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关系,将考验调控者智慧,宏观调控再次进入“敏感期”。不过,多数专家指出,当前经济适度回落尚不支持宏观调控过早松绑,政策可能“微调”。

  ●内外因叠加影响经济放缓再次确认

  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加大。特别是购进价格指数较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预示通胀预期可能改变,去库存活动可能增加,这些都会使经济增速减慢。

  在通胀阴霾未去时,经济列车已经开始悄然减速了。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减缓4.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缓0.2个百分点。

  而近期的旱灾使得水力发电受到影响,不少城市出现了“限电”的现象。电力缺口的紧张也将会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重要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工业生产在最近几个月已有所放缓,从汽车行业可看出。最新公布的4月汽车行业的销售数据表明,我国汽车销售额已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可能进一步影响到行业的盈利。

  有数据显示:汽车行业4月总体销量达1552016辆,同比下滑0.2%,环比下滑15.1%,这是自2009年1月份27个月来首次负增长。

  外围经济数据也发出疲软信号、台湾地区及韩国5月制造业PMI分创五/六个月的新低,美国5月芝加哥PMI为2009年11月以来最低,德国5月PMI初值则降至去年11月以来最低,均指向全球经济复苏暂时陷入停顿。

  受希腊影响现已升级的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继续产生影响。就出口而言,欧洲债务危机或许会影响欧洲的贸易需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表示,“危机的加剧意味着欧洲的进口需求会下降,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卷土重来,中国的出口会面临新的冲击。”

  一些国际证券研究机构的专家测算,欧元对美元每贬值1%,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将下降0.65%;若欧盟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出口增速就会下降6%。近三周来,欧元对人民币已大幅贬值3.5%,这已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有专家估算,这将使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2%至3%。

  ●食品价格重回升势6月CPI可能突破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5月上旬猛烈回调,使得中国PMI中购进价格明显回落。然而近期政府小幅上调电价,南方旱情蔓延,以及大宗商品返身向上,令未来通胀情势更加复杂。

  干旱对于短期蔬菜价格的影响非常直接的。从近期统计局公布的农产品价格来看,一些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并且,对CPI走势反映比较准确的猪肉价格在经历4月的不涨不跌后再次抬头,5月价格压力依然较大。

  不仅是蔬菜价格受到旱灾影响,粮食价格也不可避免。根据国家防总提供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受旱面积3.98亿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6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388亿元,因旱直接经济损失1509亿元。今年截至目前的干旱受灾面积为9251万亩,为去年全年干旱受灾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专业人士估计今年旱灾影响也很巨大。

  通胀虽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对通胀的预期。在市场情绪极为敏感的情况下,南方干旱引发的粮食减产预期也使得诸多专业机构调高了他们的通胀预期。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由于5月中国食品价格重回升势,非食品价格没有松动迹象,翘尾因素回升,预计5月通胀将再创新高,同比增幅将达到5.7%,6月通胀继续上行,超过6.3%的可能性较大。

  中金公司昨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国内食品价格推升CPI超预期,5月CPI同比可能创本轮通胀新高,涨幅为5.3%~5.5%。

  报告指出,食品价格5月环比降幅小于往年,且上涨压力加大。5月中旬以来,蔬菜和猪肉价格反季节上涨显著,而干旱则加剧水产品因休渔导致的季节性涨价及鸡蛋价格的季节性上涨均超出历史同期水平;另一方面,3月和4月非食品价格仍面临反季节上涨的压力。翘尾因素将推动6月CPI同比增速上升。中金指出,如果6月非食品价格的涨势没有得到较好抑制或者食品价格再度出现反季节性的上涨,6月CPI同比存在突破6%的可能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