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东北地方粮库调节力之忧(2)

2011年06月13日 13:3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政策、体制影响粮库收粮

  2008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部分国有地方粮库收购大量临储粮,但2009年临储粮开始被陆续调出。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突破1000亿斤。本该在这个时候适时补库,但由于临储粮政策无法和市场对接,很多国有地方粮库都没有收购临储粮,无法进行有效补库,国有地方粮库可供调拨的临储粮持续减少。

  由于粮食成熟末期迅速风干,质量好,容易脱粒,去年黑龙江省秋粮销售时间普遍提前,当年10月份上市不久就迅速达到销售高峰。到今年年初,一些粮库接到收购临储粮的指标和任务时,粮食市场售价已经很高。“当时临储粮的收购价要比市场价每斤低一毛多,根本无法完成临储收购任务。”一位地方粮库干部告诉本刊记者,没有临储粮可收,又缺乏银行贷款,补库谈何容易。

  本刊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缺少银行贷款成为很多地方粮库补库难题。粮食属于大宗农产品,购销粮食需要大量资金支撑,银行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国有地方粮库补库的资金来源渠道。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去年黑龙江省一些国有地方粮库没有得到银行贷款,有的粮库甚至连续多年没有得到贷款。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到粮库的经营,还会影响到粮库的生存和收储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国有地方粮库已改制,可以自主经营,但他们还多承担着国家临储粮的指标和任务,老人、老账、老粮的“三老”负担和债务还没完全清除。受政策和体制性因素影响,自主经营效益不好。由于粮库功能单一,收储粮食是其唯一的经营方式,越是没有资金,粮库发展越难,越没有贷款,这极容易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社会多元主体的介入,虽然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但这些粮食多被加工企业收购,粮食深加工量逐渐增多,真正用于人们食用的粮食总量并不一定增多。”吉林省梨树县粮食局副局长刘德宽认为,部分粮库补库出现困难应该是意料之中,全县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逐年增加,多元市场主体在粮食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四平市周边区县为例,玉米种植面积在480万亩左右,总产量大约也就是250万吨,按照产量的90%为商品粮来算,大约有220万吨进入流通环节,在粮库入市收购前,当地的深加工企业已经收购了近70万吨,另外还有一些个体粮商也在收粮,满打满算农民手里的粮食也就是百八十万吨了,这还要看看粮库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

  多位受访的粮食系统干部认为,国有地方粮库库存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调节手段。黑龙江、吉林两省是全国最大商品粮产区,如果这个区域的国有地方粮库库存持续偏少,必将影响我国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建议尽快适时补库。

  由于连续两年缺乏资金收粮,部分国有地方粮库已经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长此以往将影响粮库的收储能力。黑龙江省一个拥有80多名职工的国有地方粮库负责人介绍说,如果敞开收购,土地使用税、职工工资等费用一年就接近200万元,收的粮少,挣的钱根本不够基本开支。

  本刊记者在黑龙江省采访了解到,一些国有地方粮库不仅职工发不出工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设备老化失修等情况也很多。长期如此,国有地方粮库固定资产可能受到损坏,收储能力受到影响。

  部分粮食系统干部认为,首先,银行应在秋粮上市之前评定粮库是否具有贷款资格。为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国有地方粮库应适时适量进行补库,确保库中有粮。同时保证国有地方粮库的一般性经营,保证其具备收储能力;其次,应加快粮食收购点的整合工作。在保持原有收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以大型粮库为中心,将一些经营不善的小型粮库变成临时收储点。聘请懂经营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大型粮食收储中心,提高贷款资质和市场应变的灵敏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