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青岛市推进海洋经济加速驶入“深蓝时代”(2)

2011年06月17日 16: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抓落实争先机 力促“深蓝之城”早日实现

  宏伟蓝图要靠科学的实践变成现实。近期以来,青岛市科学布局,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抢抓蓝色经济战略“先机”,快速推进蓝色产业发展,力促“深蓝之城”早日实现。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日前,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西湾造船基地,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的施工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往穿梭,一片火热景象,它将成为“武船”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基地。

  此外,近期,新的青岛国际机场的选址立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此前不久,中国首只蓝色经济概念投资基金已于青岛设立;基于云计算产业发展基础上的中国“北方数据中心”已在青岛启动。

  “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张浩表示。董家口港区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五大区域之一,其西防波堤主体工程近日完成,比规划提前半年,目前已开工和确定入驻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

  紧迫感来自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从整体上看,要把蓝色经济区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青岛既有优势,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目前,青岛市海洋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短、配套不完善的问题,青岛市造船业“龙头”本地配套率仅为30%左右;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总量依旧偏低。

  与企业快速推进蓝色经济区项目发展相呼应,青岛市政府部门开始了机制创新。青岛市将对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并拟推行行政区划和体制改革创新。同时,青岛市将出台财政税收、投融资、海域海岛和土地使用、对外开放等领域政策支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预见,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逐渐推开,青岛市将以其蓝色经济产业结构合理、蓝色科技创新带动明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国际海洋强市形象,赋予自身一张内涵更加丰富的“深蓝之城”名片。(记者徐金鹏、徐冰、苏万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