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时评:要扶持“菜篮子”更要抓好“菜棚子”

2011年06月19日 11:4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京郊农业”是新生事物,更是崭新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理念,如何扶持,如何发展,对城市的管理者、CSA的经营者,乃至普通市民而言,都是需要探索的新问题。

  始创于瑞士、日本,如今在欧美许多城市均有分布的“社区支持农业”(CSA),已出现在北京市郊,不论是农民种、会员定期来收的“配送制”,或划片承租,自种自吃的“劳动制”,都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捧场。(6月17日《外滩画报》)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十多年前还能在北京三环内见到的菜地,如今即便跑出五环都难见踪影。一方面,健康理念不断更新,对化肥、农药等残留成分远比当初“吃饱了就行”的初级要求高出很多;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危机层出不穷,让许多市民谈菜色变,思前想后,终究是自己看着种、或干脆自己动手种的菜才安全。

  这种心理并非北京市民才有,国内外几乎每一座现代都市,其居民在都市化的某个特定阶段,都会出现这种“菜篮子”情结。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寸土寸金,CSA却能从钢筋水泥森林中找到滋生的缝隙;今天北美的大温哥华是世界房价最贵的都市之一,却也是CSA风气最盛的地方。

  存在就是一种合理,需要就是一种价值,对CSA这种“新生事物”,应予以重视。这不仅是给部分市民多提供一个放心的菜篮子,也可以作为都市化和原生态并行不悖、共存共生的有益尝试,还能给孩子们留一块亲近自然、亲近祖辈生活的土地。

  当然,CSA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不可能成为解决大都市吃菜问题的主要渠道。且不说京郊寸土寸金,随时可能被城市化扩张侵蚀,CSA模式的最大益处是有机、环保,付出的代价则是产量低、效率差,作为中等收入群体改善生活的补充,自然很好,但数百万、上千万人的蔬菜供应,却仍只能主要依靠规模化的“菜棚子”。

  事实上,不论CSA的发源地——日本京滨城市圈,还是当今CSA最盛行的加拿大温哥华市,市民蔬菜的主要来源还是“大棚菜”。前者当福岛核事故发生、东北“大棚菜”无法送入后便菜价飙升,后者甚至还要从美国进口大量蔬菜。

  和国外单纯追求生活质量、乐趣的CSA体验不同,京郊农业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是“黑心菜”效应所致。要彻底解决北京市民对“黑心菜”的恐惧,不仅要扶持CSA这个菜篮子,更要把“菜棚子”抓好,把“大棚菜”的质量抓上去,惟如此,才不至于让CSA这个菜篮子负担过重。

  北京的“京郊农业”目前远离市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SA,真的发展到如温哥华那样,CSA菜地和楼盘、公园、学校、商业区犬牙交互,甚至就建在公寓的楼顶,恐怕没人能在“没有大粪臭,哪来鱼米香”的理念支撑下,继续支持这种尝试。

  “京郊农业”是新生事物,更是崭新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理念,如何扶持,如何发展,对城市的管理者、CSA的经营者,乃至普通市民而言,都是需要探索的新问题。(社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