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抵制欧盟航空碳管制:交叉报复最有效?

2011年06月27日 18:2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华尔街日报》6月2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由于中国对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不满,空中客车公司原本打算在上周举行的巴黎航展上宣布一份与海南航空子公司香港航空10架A380的订单被延迟。除了这份大约40亿美元的订单之外,空客在中国的后续订单也极有可能被危及。

  对此,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柴海波最新表示,虽然包括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与国际航协都明确反对欧盟的航空碳管制,但是这次香港航空的空客A380订单被推迟宣布,是否与中航协的努力有关,他并不知情。不过柴海波承认,对于欧盟碳管制表示不满的,还有中国的多家航空公司。除了中国以外,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对欧盟碳管制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中国抵制欧盟航空碳管制能否见效?会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呢?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对此做出评论。

  主持人:想请您先来简单解释一下欧盟提出的航空碳管制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起多个国家的反对呢?

  黄卫平:在2008年的11月欧盟提出了对航空的碳管制,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也已经通过了这个法案,把国际航空业纳入到碳管制之中。具体是指2012年1月1号开始,不管是欧盟国家还是非欧盟国家的航空公司,只要是在欧盟境内的飞机场起飞、降落,就要纳入这个碳管制中。实际上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飞机起一下、降一下的排碳,而是把整个航线全程的排碳都纳入这个管制,实际的实施很可能是针对航线。欧盟给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如果没超出就算了,如果超出了就要去向欧盟买配额。如果不交,那就罚款,更严重的后果可能是飞机被扣。欧盟没有跟任何人协商,就提出这么一个法案。法案通过后,又强加给别人。这个法案被视为整个民航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个单方制定的法案一出来,全球主要的航空公司自然都反对他的法案。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了解到中国和其他的一些国家都对此表示了反对。那么您觉得这些国家抵制欧盟航空碳管制的措施能不能见效呢?

  黄卫平:这个事情引起了国内国际航空公司比较大的不满意,纷纷提出交涉。但我觉得目前来说,抵制欧盟航空碳管制比较难。原因很简单,因为航空碳管制已经通过法律程序了。

  第一,现在要改,可能就得对这个法律形成一种修正,那这种修正会怎么样?变数会很大。

  第二,与别的国家相比,欧盟对于碳排放的要求更为严厉。在此情况下,不仅是中国,包括美国也在跟欧盟打官司,甚至已经准备在法庭上相见了。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委员直接表明态度说,“那就法庭见吧”,而且也公开对美国讲,“我不怕威胁,我们根本就没打算放弃这件事情”。

  所以目前来看,欧洲的态度很坚决,很强硬,如果仅仅去协商、磨合,恐怕这件事情不容易解决。

  主持人:既然现在欧盟的态度非常坚决,如果中国、俄罗斯、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反对和抵制,将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出现呢?

  黄卫平: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能用的是交叉报复的办法。碳排放本身,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且不能用在国际贸易范畴中已有的各种游戏规则来制约它。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个游戏规则去制约。怎么做确实不太好办,所以就采取一种交叉。如果说这件事情是真的,就是10架空客被推迟,这件事情是交叉报复了。明着讲我是对这件事情进行的报复,那欧盟是有地方去说理的。但如果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是不满了,他一拳头打在软棉花套子上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能够见效的办法,可能是交叉报复。

  主持人:有没有可能你搞一个碳排放,我再搞一个氢排放或者氮排放来进行反制一下?

  黄卫平: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第一,得达标,第二,得有一套标准。

  我想说的是天道有常,地球有地球的规律。并不是说你认定了,它就是这么个规律了。另外我也想说,欧盟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一个拿钱的办法,这个并不能说收了钱,就对节能减排就有直接的、实际的作用。

  另外,飞机为什么排出这么多的碳?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主要是发动机。那么,发动机主要是谁造的?欧洲是大头。现在,欧盟抓使用者,不去抓生产者,恐怕这事情本身就做得不太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