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藕粉掺假严重 杭州藕粉市场集体迷失

2011年06月28日 16:5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说起藕粉,许多人都会将这碗口感独特的糊糊和“西湖”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很多老杭州都知道,西湖藕粉并不是产自西湖,吃藕粉要认准“三家村”。“三家村”,这个余杭崇贤镇的小村子才是西湖藕粉的发源地。

  “三家村”藕粉不仅是杭州藕粉市场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而且前些年不少藕粉作坊都会偷偷在包装上打上“三家村特产”,好借其名头沾点光。

  但目前,本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三家村的藕粉发展“触礁”了,曾经的十里荷塘、十里藕乡如今难觅藕塘踪影,金字招牌蒙尘的背后是整个杭州藕粉市场的集体迷失。

  “十里荷塘、十里藕乡”不再

  “三家村藕粉”,月产量缩水七成

  “三家村藕粉”之所以成名,源于当年余杭农村自然资源条件独特,水多田少,遍地宜果,莲藕种植历史悠久,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余杭形胜》诗中就有“绕郭荷花三十里”的句子。

  说起当年的辉煌,当地的老人会拉着你的手告诉你:当年三家村周围十里荷塘、十里藕乡,三家村产的藕粉,历史上可是“贡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杭,就是带着三家村精制的藕粉回国的。

  由于经营藕塘利润偏低,再加上这几年的拆迁工程,现在走进三家村,几乎没有藕塘了。没了十里荷塘、十里藕乡,失去了家门口的原料产地,“三家村藕粉”也渐渐失去了生命力。

  现在的三家村藕粉厂是村民沈洪奎1997年创办的,又花了三十万把“三家村”这个商标买了回来,看中的就是“三家村藕粉”的名气。曾经的他雄心万丈,最辉煌的是2000年前后一度将“三家村藕粉”运作扩展到了上海、西安、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还成为了航空食品。

  沈洪奎说,目前三家村藕粉的原料来源于苏北的基地,这多出了一大笔运输成本,但也没办法,本地实在没有多余的地种藕。

  沈洪奎说“三家村”藕粉遇到了瓶颈,最直观的表现是减产。他说,原先旺的时候一个月的产量有100吨,可是现在缩到了30吨,甚至还想再缩。一方面不愿意这块历史悠久、含金量十足的牌子没落了,可另一方面做着又实在没信心。

  用沈洪奎的话说,是死不了,可也活不好。

  价格战与“老鼠屎”,成了藕粉的“心病”

  门槛太低,藕粉行业良莠不齐

  有人说,减产不是让知名度更低了?

  这话外行了,藕粉毛利只有8%,一不注意就亏钱了。至于没钱赚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门槛太低,行业不规范。

  沈洪奎告诉记者,藕粉的技术门槛几乎没有,只要是从事食品行业的都可以来做,甚至连执照都不用换,像一些糕点厂都在做。至于生产厂家和品牌,消费者很少去关注的。

  食品行业最怕出现“老鼠屎”,一颗老鼠屎,能坏了一锅粥。

  目前市场上的“西湖藕粉”有差不多五六十种牌子,很多来自外地,除了几个老牌子,其他的都没什么品牌忠诚度可言,打的就是价格战。记者在联华庆春店看到藕粉的品种从袋装、小盒装到礼盒装,琳琅满目。价格也不尽相同,300克的小盒装,10元到20元不等。据现场的销售人员说,“哪个实惠,哪个就买的人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