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东三省共建无障碍旅游圈 推出东北旅游一卡通

2011年07月11日 09:2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30日,黑龙江旅游联盟与吉林旅游联盟、辽宁旅游联盟共同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决定共同发起、成立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联盟。

  黑龙江省旅游局局长薄喜如称,这是东北三省旅游部门落实区域旅游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联盟成立的背景,是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关于“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有关精神,打破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界限,整合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圈。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东北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而作为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推手,联盟成立,标志着我国东北区域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北旅游面临重大机遇

  “今后一段时间,东北地区旅游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对于黑吉辽三省而言,要互相补位,合作抓住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把东北三省的旅游合作,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据孙尧介绍,第一个机遇来自俄罗斯。根据中俄政府协议,2012年、2013年,互为中俄两国旅游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吸引俄罗斯游客来中国,不仅仅是黑龙江省一家的事,而是要东北三省共同努力,共同面对这个市场,形成有效机制,构建有效平台来实施和承接这个政策。

  “东北三省有着独特的地缘文化优势,因此,联合起来携手合作,才能更有效利用这个重大机遇。”

  孙尧说,中俄两国之间从“国家年”到“语言年”,再到“旅游年”,是两国从政治互信到经济全面合作的重要标志,也是重大政策利好,东三省有着传统的对俄经贸优势,因此,更要在“旅游年”里争当先锋。

  另外,由于日本地震导致的一系列危机已经显现出来。尤其是核危机将长期存在,后果如何,短时期内尚无法得出结论,但从中长期看,日本旅游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作为传统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遭受危机之后出现的市场空位,实际上就给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因此,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快速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了东北三省共同的问题。如何解好这道题,也需要东北三省的旅游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智慧,团结合作,在一个整体层面推进旅游产业。

  旅游成为区域经济火车头

  我国正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旅游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10%以上。

  东北地区旅游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辽吉黑三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755.3亿元,入境旅游人数504.6万人,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6.1亿美元,较2004年分别增长174%、136%、160%。旅游资源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冰雪旅游、边境旅游、草原和森林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工农业等专项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地区旅游业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东北旅游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带动作用不强,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旅游品牌效应不明显,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商业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区域旅游合作不密切,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对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规划加以引导,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联盟促区域旅游一体化

  根据预测,到2015年,东北地区旅游业要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标,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实现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优化,使得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更加协调。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也被作为政策性目标提出,根据这个目标,东北三省旅游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强,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基本形成。

  而6月30日成立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联盟被看作是合作机制的一个创新。根据联盟协议,东北三省今后将积极推进区域精品旅游产品开发,共同打造“东北旅游联盟”旅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整合三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适合东北地区共同发展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区域旅游发展大计。

  今年下半年,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联盟将推出东北旅游一卡通。届时,三省群众持东北旅游一卡通在三省旅游时,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消费中能实现三省通用,且都能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对实现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具有积极作用。(尹海超 记者刘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