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乳业标准引广泛争论 山东乳企“论道”标准之争

2011年07月11日 10:32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企业如何看待和应对?

  新国标是不是不应出现?

  从2.95%到2.8%,从50万个到200万个,这两组数据近期引发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口水战”,一时间专业术语也进入了公众视野。

  1986年《生鲜乳收购标准》(即老国标)规定,生乳蛋白质最低含量为2.95%,菌落总数上限为每毫升50万个。而2010年6月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则把前者下调为2.8%,后者改为200万个。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有“奶业大炮”之称的王丁棉在一次论坛上“炮轰”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与之针锋相对,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标准过高会引致杀牛倒奶。双方观点之下,社会各界起了广泛的争论。

  在这一标准之争烽烟下,山东乳企做何反应?

  如何看待低国标?

  是门槛,不是企业执行的唯一标准

  “生乳的国家标准只是一个基础门槛”,其在制定和出台的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因素。乳品企业完全可以执行自己更高的企业标准,社会各界“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说这话的是山东得益乳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崔丽嘉。

  崔丽嘉还告诉记者,在生乳方面,其公司的内控标准要远高于国家标准,但至于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数上限具体是多少,她表示不方便透露。

  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旗帜鲜明地表示:“生乳新国标是中国乳业的进步……”在张志民看来,与生乳旧国标相比,新国标在上述两项指标的要求上确实有所降低,但这种修订是调整,而不是下降、倒退,应该从中国奶业发展的全局,全方位、客观地去审视和评价。

  “当前我国奶畜养殖的主体是农民,奶农的利益应得到切实有效地保护,生乳新国标中两项指标的调整实际就是对奶农利益的最好保护。”张志民说,眼下中国乳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农民收入、农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居民乳制品供应这三方面。

  张志民同时认为,“从蛋白质含量看,旧国标2.95%这一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与崔丽嘉的观点一致,张志民也认为,“这两个指标是指导企业生乳收购的底线,但绝不是唯一标准,比如蛋白质含量,很多企业的内控标准已超过3%,‘就指标论指标’很难对国标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山东高速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即表示,公司旗下牛奶蛋白质含量内控标准是3.3%,而菌落数上限依据欧盟标准,定在每毫升10万个。“国标在制定时可能会照顾全国各地的情况,企业内控标准也肯定会高于国标……”但刘建源同时认为,标准太低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可能会给其他行业带不好的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