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海南香蕉"卖难"追踪:为何农民卖不掉市民买不起(2)

2011年07月12日 19: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盲目种植和扎堆上市导致香蕉收购价格“一泻千里”,终端零售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则是由于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流通环节成本不断提升所致。

  来自广西的收购商黎少萍从2003年就开始在海南收购香蕉,她告诉记者,这些年香蕉价格一直不稳定,今年她的收购价格压到了每公斤0.12元到0.15元左右,也很难保证盈利。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在农户手中收购后运到河南,每吨运费500元,一车33吨,运费就1万多元,必须卖到每公斤1.7元才不亏本,但有时出手价格只能达到每公斤1.6元。“所以澄迈美亭一带现在就我一个人在发货,其他几个收购商都在观望。”

  海口南北水果批发市场的批发商魏先哲告诉记者,“运输成本、人工费用、铺面租金都上涨了不少,目前走货走不动,大家基本上都不卖香蕉了。”魏先哲说,铺面租金每月涨到4500元,人工费从以前的每月四五百元涨到一千多元,从澄迈进货运费以前是一车100至200元,现在翻了一倍。

  缩小差距需“有形之手”发力

  业内人士认为,破解产销地农产品价格悬殊的“怪象”,还需“有形之手”果断发力,大力推广订单农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缩短流通链条。

  海南省香蕉研究所所长甘东泉说,目前农产品市场经营体系还很不健全,一些中小种植户对于价格波动异常敏感。这次香蕉滞销事件让一些中小种植户出现心理恐慌,在价格下跌之初开始互相压价,这就让收购商有机可乘,趁机打压收购价。此外,受乙烯利催熟事件流言余波影响,一些蕉农错误地判断谣言已经结束,价格还会回到以前的价位,就惜货出售,没有及时把一些成熟的香蕉销售出去。

  甘东泉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广大香蕉种植户缺乏市场信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农民不科学种植,盲目跟风,对市场前景无法准确判断。而较低的农业组织化程度则使得农民力量分散,无法联合起来对抗风险。

  海南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处长张健认为,要破解滞销问题,一方面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制建设,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开拓中小市场,在加大力度北运的同时还要着力推动出口。另外,海南农产品产业均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突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海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蒙绪儒坦言,种植香蕉风险较大,有“一年赚、一年赔、一年平”的说法,因此有效引导蕉农规避市场风险尤为重要。

  一是政府要帮助蕉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时更新市场信息;蕉农也要积极地关注市场动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确保按照种植规律科学种植。

  二是广大蕉农要积极参与市场开发,戒除“等、靠、要”的思想,不能等着收购商上门收购。有实力的种植户可以联合起来组织收购商前来收购,或者自己运输、自己销售。

  三是政府要协助农民积极推广应用新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加强管理,不能因为市场不好就放松管理;同时还要提高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记者孙志平 夏冠男 王晖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