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都市女性:创业不靠"谱" 感性柔软照样风生水起

2011年07月17日 14:3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知不觉间,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许多由女人当家的小店,那些小小的咖啡馆、杂货店、蛋糕房、瑜伽馆、绣品铺、童书屋……它们气质独特,带着女性的温柔气息和浪漫味道,要把美丽和梦想进行到底。这些小店就像它们的女主人一样,不张扬,不喧嚣,隐藏在都市一角,让光顾这里的人蓦然发现,原来平凡生活也可以因一件小小的东西散发不一样的光泽。

  记者走进这些小店,由此结识了小店主人。她们,有的曾经是收入不菲的外企白领,有的曾经是国外工作颇有建树的海归,有的是高校老师,有的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有的是杂志撰稿人……而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在的新身份——小店女掌柜,这种选择对于她们,不仅仅是开创一份事业,她们卖的也不仅仅是商品,小店寄托的是她们瑰丽的人生梦想和惬意的生活方式。

  据说,六成的都市女性都有“小店情结”,这些美丽的小店,无论成功抑或不成功,赚钱或者不赚钱,都已经是城市的一道风景,而听这些女掌柜们侃她们的生意经,会吃惊地发现,原来做生意也可以不需要那么多理智、规划与算计,感性和柔软,细腻与耐心同样可以成就事业,而最重要的,她们都有一份对梦想的执著。

  开店

  仅仅因为一个念头

  在访问了很多女掌柜之后,记者发现女性创业和男性创业的差别竟然如此之大,很多男人热衷创业之前的那些详细规划和市场调查,期望把创业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以确保更有把握成功,而女性则不然,她们开店,很多时候仅仅因为一个念头,瞬间的灵感闪现,看似不够缜密,却闪烁着创意的光彩。

  在方家胡同,有一间别具一格的纸品店,名叫“纸曰”,店主小潘是一位像她的纸一样充满灵性的美丽女子。她曾是上海一家IT公司中的高级白领,苦干10年修炼成“白骨精”,最终厌恶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希望通过开小店获得心灵的自由。她告诉记者,当时因为久久无法决定小店的经营方向,她为此苦恼不已,直到看到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轴”和“造纸术”,她忽然感受到灵感的撞击,“再没有一样东西比纸更能承载中国千年的文化,而现在,纸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被抛弃被替代。”她一下子迷上了纸,她曾到欧洲游历,几乎每一个欧洲小城都有一些世代相传的纸品店,出售手工制作的典雅的信纸、便签和卡片……于是,一个灵感成就了她的“创意纸品店”,她说:“有创意的纸,带着人的精魂和体温。”

  而中央美院教师林存真开的“彩禾家”绣品店的创意则来自深入贵州瑶乡的一次采风,当时她因为一个公益项目来到贵州省麻江县河坝村,第一次见识了原生态的瑶绣,“颜色亮丽,图案生动,感情真切,传达出一个经历百年漂泊迁徙,长期被忽略的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坚守”,林存真从此迷上了大山深处的“土玩意儿”,并不遗余力地把它们带进都市,希望她们这种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可以滋养城市人的心灵。

  而在北京拥有6家店铺、三个品牌的“生活饰集”女掌柜“小猫”告诉记者,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咖啡馆楼下一间7平方米的没有窗户的废弃小屋,她突发奇想,把自己和朋友从国外旅行时带回的战利品放在那里,不期然却受到很多客人的喜爱,于是诞生了第一家“时光杂货铺”。

  伙伴

  最志同道合还是“闺密”

  毋庸置疑,好的合作伙伴对创业非常重要,而从这些女掌柜的故事里,记者发现了一个特点。她们选择的创业伙伴都是志同道合的“闺密”,不但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对梦想的追求也是那么一致,就像一位女掌柜向记者说的:“拥有这种创业伙伴的幸福在于,即使是一个特别不切实际的念头,也有人陪你一起疯,一起傻,失败了一起流泪。”

  皮卡书屋是北京最早的私人图书馆,如今已经开了多家分店,它的创始人正是四位铁杆“闺密”,胡碧榕、王奕、宁爱东和罗鸣,她们是大学时代的好友,三人毕业于清华,一位毕业于北大,后来出国留学,又一起在硅谷的著名公司和大学工作,做了多年的企业高管或科研工作。相继结婚生子后,四个好朋友在2004至2006年间都选择回国发展。四位妈妈最终决定共同创业:“我们想寻找一种不一样的创业方式,一边可以做一件有意义并且开心的事情,一边又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所谓事业家庭两不误。”于是,为孩子们开一家社区图书馆成了她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国”。罗鸣告诉记者,“我们经常畅想,希望皮卡书屋在北京遍地开花。离孩子们要近,足够近,每个比较大的社区都有一个,这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

  而“生活饰集”女掌柜“小猫”把她的公司称为三个女人的“梦的饰集”,三个合作伙伴都是不折不扣的“杂货控”。“小猫”这样描述:“收集杂货、贩卖杂货,创造令人喜爱的杂货,我们是一群迷失在杂货地图里的人,不折不扣的杂货中毒者。透过一杯茶,一个旅行时淘到的老戒指,生命才有不一样的光泽。”几个女人几乎完全是凭着感觉在做生意,货品是她们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古董首饰,猫咪杂货,旖旎的印度吊灯等,都是异国情调的,出发点是自己喜欢。”而她们最终通过自己独特的对美的品位为小店培养出一批“杂货粉丝”。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还有共同开“菊儿小树”咖啡馆的两位女文青,两个在大学宿舍对床而居的室友,一位是自由撰稿人,一位是人类学硕士,她们共同的兴趣是纪录片爱好者,所以她们的咖啡馆也是一个纪录片沙龙。在开业的第一个冬天,咖啡馆生意极其冷清,而两个女孩子并不气馁,她们在寒风中爬上老屋房顶,留下一张两人相拥的合影,笑得坚强而璀璨,春天到来的时候,她们终于走出了低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