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网民:整治“可乐”防腐剂还须企业“防腐”

2011年07月19日 07: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台湾地区“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在检验来自上海可口可乐公司的“可口可乐ZER O PM原液主剂饮料配料”时,检验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每公斤含2.062克,而这种防腐剂在台湾规定是不得添加到碳酸饮料内的。

  使用量成争论焦点网民调侃“稀释浓度”

  据可口可乐中国区公关事务总监翟嵋介绍,此次被查出有问题的产品是用于现调机里面,检测样本是未稀释的浓缩原液,而最终的产品则需稀释后才会进行现调机杯装汽水的销售,稀释后浓度仅为每公斤0.015毫克,这是完全安全的。

  对此,有网民调侃道,原液浓度为每公斤含2.062克,而稀释后浓度仅为每公斤0.015毫克,稀释倍数为2.062×1000/0.015=137466倍!也就是说1克可乐原液可稀释成137公斤可乐!简直是“无本万利”!

  对于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危害,不少网民引用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的解释。该专家表示,国家规定每公斤饮料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克。这种防腐剂安全性较高,致死量为每公斤4克,即一名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200克会达到致死量。但她同时强调,尽管害处不大,还是会增加人体肝脏系统的负担。有不少网民指出,若大量食用该种防腐剂,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皮肤、黏膜发炎和产生女性荷尔蒙。

  也有网民提醒大家要“保持适当的克制”。署名“盼盼”的网民说,对这个问题不要因噎废食。其实很多东西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防腐剂需要的是合理运用,大家没必要“谈防腐剂色变”。

  两岸标准不一网民责难监管部门

  可口可乐公司台湾分公司对此事做出的解释是,各地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添加成分的标准不同,该批原液并非台湾采购,是不小心误送到台湾的,该配料在中国内地则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

  对此,网民“浩晟”说,如果不是误送到台湾,恐怕我们还不知道大陆的饮料检测标准要低于台湾,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的塑化剂事件,在大陆却平安无事,看来不是食品里没有这些,而是我们的质监部门对于这类添加剂容忍度太大所致。

  署名“BelieveW onder”的博客文章说,为什么在台湾被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在大陆会合法呢?大陆和台湾都来自于同一祖先,既然个体没差异,那就只能是法规的差异了。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做些反思。说得极端一些,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一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虽有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因素,但国家监控处罚不力也难逃干系。

  还有不少网民指出,台湾塑化剂风波未平,防腐剂风波又起,也许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台湾监管部门的作为。我们的奶业标准低,电梯验收标准低,建房质量标准低,路桥标准低,食品安全标准低,也许只有“和国际接轨”这句口号喊得高!

  解释很“从容”网民呼唤企业责任

  署名“张波”的博客文章指出,可口可乐的回应大概有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检出的是事实;二是隐含承认了两种检出物的潜在危险(在台湾),强调在大陆是安全的;三是不是可口可乐产品出了问题,是不小心送错了。这除了印证大陆食品安全标准落后之外,也表明了企业责任的缺失。对于食品中存在潜在威胁一事,可口可乐竟然“从容”地用标准不同、运送失误来解释,丝毫没从消费者身体安全角度进行考虑,并且未表态要收回潜在威胁食品或者生产更为安全的食品,其对大陆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漠视和傲慢跃然纸上。相信傲慢对待消费者的企业会遭到惩罚,因为消费者用脚投票。

  也有网民指出,主管部门尚且“自废武功”降低标准,企业又怎能主动增加成本。企业丢失了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要有漏洞存在,它们就能漠视一切。因此,请不要给那些没有责任感的企业任何可乘之机。

  (记者 夏保强 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