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7月CPI或创新高达6.7% 加息预期重燃

2011年08月03日 15:1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机构普遍预计超6.2%,分歧只在会比上月小幅回落还是再创新高

  6月CPI同比涨6.4%、创三年新高让央行打破惯例在数据发布前就宣布加息,而对8月9日将发布的7月CPI数据,多数机构的预测均在6.2%以上的高位,而包括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均预测7月CPI将继续创出新高。这样的背景下,加之央行日前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不松动,市场对8月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增强。

  机构预测CPI高至6.7%

  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于8月9日公布,由于高层在多个场合表态下半年CPI将步入下降通道,市场对作为下半年首个月度CPI数据的7月CPI的关注度超过以往。从羊城晚报记者掌握的10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看,基本上预计7月CPI涨幅接近6月,相差只在0.1%-0.2%之间,而分歧在于具体数字会比6月小幅回落还是再创年内新高。

  国泰君安证券预测7月CPI同比增长6.3%,增幅较6月下降。报告称,7月第2周,猪价出现回落,同时该周也是商务部监测的食品总价格在近1月内首次环比下跌;而生产资料价格虽连续两周环比上升,但整体上涨压力并不大,通胀创新高的概率下降。包括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等在内的多家机构也认为,7月CPI仍将高位运行,但难创出新高。

  然而,包括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券商均预测7月CPI将创新高,东吴证券预计的CPI上限甚至达到6.7%。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预计7月CPI同比上升6.5%,尽管7月中旬肉类价格小幅回落,但其他食品价格有所上升,因此食品价格总体水平相对上月上涨。

  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琳也表示,7月食品价格上涨压力高于预期,非食品价格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再次攀升,两者共同作用,7月CPI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CPI同比增速在6.5%-6.7%。

  而兴业银行的报告称,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继续冲高至6.5%,刷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而这还可能不是年内CPI的最高点。

  新华社称10日成加息时间窗

  鉴于7月CPI涨幅仍可能处于高位,市场对于8月加息预期再次增强。

  曾多次准确预测央行加息时点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考虑到目前防通胀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务,而目前物价形势的发展也意味着全年CPI控制在5%以内的任务会相当艰巨,因此预计8月将会继续加息。

  “加息总体上有利于遏制对资产浓烈的投机氛围,有利于企业经营重归主业;同时减少大企业对有限信贷资源的过度占用,有利于实现宝贵信贷资源更多向中小企业分配。”鲁政委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近日也有报道称,目前8月份加息预期升温,预计8月10日左右为重要时间窗口;报道预计,7月份CPI同比增速可能为6.3%。上周三,《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的文章,公开支持中国上提存款利率彻底告别负利率。分析人士指,这或是央行进一步上提存款利率的暗示。

  事实上,由于央行前日在分支行长座谈会上的定调称,下半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也被市场解读为在释放加息信号。国泰君安总经济师李迅雷在新浪微博上表示,这透露出下半年加息将多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他分析称,央行座谈会纪要上有一句话值得推敲:“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组合”,把存准率由以往第二移至第四,新增了汇率,而公开市场操作被提前了。这意味着下半年公开市场操作要取代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这样则需要多次加息才能多发央票。

  机构预测7月CPI同比涨幅一览

  机构 预测值

  中信证券 6.5%

  兴业银行 6.5%

  长城证券 6.5%

  东吴证券 6.5%-6.7%

  第一创业证券 6.4%

  上海证券 6.4%

  国泰君安证券 6.3%

  东北证券 6.3%

  国海证券 6.2%-6.4%

  银河证券 6.2%

  华泰联合证券 6.2%

  广发证券 6.1%

  制表:吴海飞

  吴海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