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白糖价格的疯狂上扬 储备糖咋就打不倒"糖高宗"(2)

2011年08月05日 09: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波及下游产品

  “糖高宗”的再次来袭着实让人措手不及,在糖价的上涨过程中,所有由涨价带来的诸多问题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记者通过北京市场进行走访了解到,北京的一些大型超市白砂糖价格已从7月初开始涨价,一斤白砂糖的涨幅均在0.5元左右,少部分品牌包装的外地细粉状白砂糖价格保持稳定。此外,红糖等其他糖类价格也有所上涨。各类白糖下游产品的价格目前并无明显波动,部分企业只能通过调整产品的规格,减少净糖含量,或者用葡萄糖、果糖等代替白糖来规避糖价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一家做糕点的师傅向记者诉苦,目前白糖价格的涨幅如此之大是始料未及,并且自己也未有大量的存货,如果再这样涨下去,也会考虑是否提价了,不然真的就亏本了。

  临近中秋节月饼的销售旺季,更是白糖需求的另一个高峰期,两个高峰期的交错,价格若不停止脚步,下游产品的提价将是迟早的事儿。

  难抑价格上扬

  面对白糖价格的疯狂上扬,国家为稳定糖价本榨季已向市场投放了6次储备糖,最近的一次是在7月6日,向市场投放糖25万吨,而据最新消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又决定将于5日投放第七批国家储备糖,数量是20万吨。今年国家计划总储备拍卖200万吨,从目前的汇总数字来看已经投放了145万吨。

  每次投放后白糖的价格并未出现意想中的回落,却又偏偏离奇走高,单是白糖消费的高峰期,面对巨大的供需矛盾,200万吨的储备糖难抵300万吨的缺口,但从可以量化的供需角度分析,100万吨的缺口也不会对市场带来如此大的震动,价格也不会在短短一个月如此疯涨。

  投放却不见任何缓解的迹象,或许问题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剔除游资运作的因素,消费着的心理因素也是推高价格的有力推手。目前部分白糖消费企业面对白糖的疯狂上扬,开始非理性存货,原本的300万吨的缺口就可能变成500万吨的需求量,不论国储糖投放多少吨,都将会被饥渴的市场消化。

  市场的理性回归是必然的,可正值白糖消费的高峰期,糖价要想有所回落还需等待些时日。(记者郑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