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达芬奇”让进口家具市场理性回归

2011年08月10日 10:59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达芬奇家具“造假门”事件的曝光,给进口家具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坚决与“达芬奇”撇清干系的同时,许多进口家具品牌明确表示他们所有的产品均有正规的原产地证书及相关证明。如今,进口家具的品牌建设再次成为了企业的根本,市场也依然期待着不盲目跟风的理性消费者。

  一场轰轰烈烈的达芬奇家具“造假门”事件,从7月初被央视曝光的遮遮掩掩,到开新闻发布会时发言人的哭泣离场,再到消费者的质疑和维权,至今,几乎一个月的时间,达芬奇家具数十年来打造的进口家具高端品牌的大厦轰然坍塌。

  残垣断壁中,坍塌的不仅仅是达芬奇品牌,还有进口家具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用。“达芬奇”事件仅仅是个例还是行业潜规则?进口家具的这场的“祸变”是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想成为第二个“达芬奇”

  无论在进口家具的单体店,还是卖场的店面,当记者试着说起“达芬奇”时,“我们不是‘达芬奇’”是所有店员的一致回复。回复的背后是急于与“达芬奇”撇清干系的决绝。

  在记者走访的23家进口家具的单体店或卖场店,在介绍商品时,店员的说辞谨慎而理性。在著名的“写意空间”里,店员明确表示他们所有的产品均有正规的原产地证书及相关证明,如消费者需要,可随时出示。在一家进口儿童家具店,店员指着一把婴儿椅和一张婴儿床,表示这两件商品属于原装进口,其他商品均是从国外进口后在国内刷最后一遍漆。而同样的一家店,半年前他们的店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商品时辞令为“全部原装进口”。这是“达芬奇”带来的效果,因为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达芬奇”,所以务实成为了必须。

  销量减少

  一位代理商吐出了无奈之语。“从店面的反馈来看,原先那种看中了就下订单的消费者少了,询问产品情况的人占了大多数。更多的人是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来店面,我们的销量相比于6月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

  与这位代理商的话相对应的是:据相关部门统计,整个北京市场的高档进口家具的销量同比下降近半。当然,进口家具的生命力远非这么脆弱,“达芬奇”事件后的销量减少是市场的应激反应,亦是企业审视自身的绝佳时机。会游泳的终究能游上岸,而那些扑打挣扎的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学会游泳,要么选择溺亡。

  “达芬奇”事件的发生给卖场的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北京某大型家居卖场在“达芬奇”事件发生后,要求所有涉及家具整体进口或原料进口的商家必须重新提供完整的进口相关手续证明,并交卖场相关部门备份。而在北京南城,一家大型家居卖场的“进口家具馆”也悄然变脸为“国际家具馆”。在记者走访过程中,除了少数拒绝采访的进口家具门店外,大多数进口家具店都保证可以出示家具进口的相关手续和证明以供查验。而在之前,这些手续仅在消费者要求时才会出示。

  市场呼唤理性消费

  很多时候,消费者永远是最后知道实情的那一方,“达芬奇”事件也同样如此。尽管如此,经历了“达芬奇”事件后的消费者依然选择了理性。

  一般而言,进口家具的消费者经济实力较强,对进口品牌认知较多,并且往往有二次装修甚至多次装修的经历。这部分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高,也很少有“跟风”式的消费。所以,在记者采访的几位消费者中,除了一位表示可能弃选进口品牌外,其他均表示选择继续相信进口品牌。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选择了理性辨别。一名消费者表示,他只会选择认可的品牌,他也已经从网络和其他相关渠道了解了该品牌的背景和实力。而另一名消费者则表示,他认可的是进口品牌的设计和质地。

  由此看来,此次“达芬奇”事件中坍塌的进口品牌更多集中在一些不知名或者缺乏创新的进口品牌上,而真正有背景、有实力的进口品牌则在大浪淘沙中,始得真金。“达芬奇”事件是企业与市场、与消费者的博弈。“达芬奇”输了。“达芬奇”事件砸的是“伪进口”家具,砸醒的是整个进口家具市场对企业信用的重新审视。

  庆幸的是,通过这次事件,进口家具的品牌建设重被企业所重视。“诚信立身,精工细作”,这或许是消费者在“达芬奇”风雨后希望见到的彩虹吧。

  商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