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美国经济衰退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2011年08月17日 09:49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正是因为美国经济和政治制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困难,才最终造成其庞大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并引发债务危机

  ○ 实际上,美国经济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

  ○ 美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美元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副作用,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加速发展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形成的新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进入一个相对长的结构性低迷增长阶段

  正是因为美国经济和政治制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困难,才最终造成其庞大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并引发债务危机。不论从美国社会舆论还是国际社会的反应看,很少人会相信美国能真正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投资者更是担心,美国将无可奈何地面临又一个失落的年代。而美国经济的衰退,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震荡。

  哈佛大学教授日前撰文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们美国人一边挥霍无度,一边又无所顾忌地借贷。我们失去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现在,我们又面临经济可能停滞不前,党派政治斗争相持不下,以及是否会失去本世纪第二个10年的危险。

  债务上限的明争暗斗,让众多社会精英看到了美国经济近中期所面临的困境,感受到了政党政治置国家命运于不顾的蛮横,从而担忧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低迷增长期。

  今天,美国政府的总债务已是美国GDP的96%,高达14.34万亿美元。另外,美国民间的房贷、购车贷款、受教育贷款以及信用卡借贷等也已高达13.5万亿美元。这两大债务意味着美国不分男女老少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在内,每个人的平均债务高达9万美元。

  欠债总是要还的。由谁来还,向穷人加税由穷人来还?提高对富人的课税要富人还?甚至有不少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外债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抹掉,这就是多印钞票、使美元贬值。他们认为,只需数年的美元适度贬值,美国就可大幅降低对国外债主的还贷负担。

  因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政府可以通过不断发行钞票来减轻债务压力。但作为民众,却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没有储蓄习惯的美国人不但开始储蓄,且已把储蓄率推高近6%。从近中期的发展趋势看,美国人的储蓄率难以出现下降势头,而持续的被动储蓄对消费拉动型的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形成明显拖累。

  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9.1%的高失业率需要政府扩大开支创造就业机会,而债务上限方案中对增加政府开支的排斥,将长期打压政府提高就业的引领作用。没有就业增长就没有消费增长,更不会有房地产市场回升。次贷危机对美国民众带来的打击,直到现在仍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美国房地产市场将持续低迷,部分地区的房价甚至会出现下跌。与此同时,今天的美国企业虽手头有2.5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但由于看不到消费增长势头而不会加大投资、增加雇员。

  实际上,美国经济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首先,作为消费大国的美国,生活必需消费即使大幅度增长,国内创造的GDP增幅也非常有限,因美国这类商品制造业大多已转移到新兴经济体,这类消费的增加首先会提高美国的外贸赤字,而非美国的GDP。其次,作为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国,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服务业明显萎缩,近期内很难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第三,曾带领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0多年的信息革命,今天虽仍在发展,但其对各个行业的渗透已接近饱和。第四,美国一直苦苦找不到新一波经济高速增长的突破口或增长点,虽然美国政府带动民间在新能源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但目前尚未对经济增长形成引领作用。

  另外,未来10年左右,美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美元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副作用,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加速发展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形成的新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进入一个相对长的结构性低迷增长阶段。这一阶段虽然有别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滞胀以及日本近年来的增长低迷,但主要特征仍将表现为增速过缓以及低利率和高赤字。最终,美国很有可能因这类结构性增长低迷,不仅将失去21世纪的又一个10年,同时也将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记者李正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